|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部分用户 | 党建电教片 | 企管电教片 | 图书图片 | 文章中心 | 欢迎投稿 | 雁过留声 | 联系订购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基层党建 >> 社区党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加强“厂居型”社区党建实现社区与企业互动双赢           ★★★ 【字体:
加强“厂居型”社区党建实现社区与企业互动双赢
作者:中共湖南…    文章来源:社区党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3

    株洲是一座老工业城市 ,全市现有一定规模的企业522家,其中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35家。80万城区常住人口中有近一半是“厂居型”人口。125个城市社区中有“厂居型”社区82个,占65.6%。近年来,市委着力在“厂居型”社区党建上创新思路、搭建载体、整合资源,实现了社区与企业的互动双赢。

一、创新社区党建思路 ,调整布局,规范运作
一是深入调研 ,创新思路。 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全市有9.8万名企业职工变成“社区人”,1万多名党员由企业党员变成社区党员,随着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党员隶属关系的大转移,社区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市委书记亲自带队开展社区党建调研。调查发现:社区党建和辖区内的企业党建“各顾各、单打一”的现象比较严重,相对封闭,缺少沟通,形不成合力。一方面,企业非经营性资产闲置,“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另一方面,社区资源匮乏,党建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承接企业改革所转移的职能和分流的人员。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及时调整社区党建思路,市委先后出台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后党组织关系隶属社区管理的意见》、《关于改制企业退休、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党员转入社区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文件,明确要求社区党建服务企业改革发展,辖区企业支持社区党建工作,使社区党建和企业党建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二是立足实际 ,调整布局。 市委调整全市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 ,增加企业工委、国企改制办为成员单位,确定了38名市领导挂帅,129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联点帮扶社区党建和国企改革,强化了社区党建领导力量。将市区12个街道党委全部改为党工委,理顺了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同时,调整了社区行政区划。按照“方便企业、集中管理、就近服务”的原则,将城区原216个居委会调整为125个社区居委会,使社区与企业联系更紧密、协调更灵活、互动更便捷。

三是着眼规范 ,健全制度。 建立推广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社区与辖区企业双向考核黄素、社区和辖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任命双向沟通等三项制度 ,定期交流社区党建工作和企业改革发展情况,明确对街道、社区工作考核时必须征求驻区企业党组织的意见,对企业进行有关考核时,必须征求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并规范了社区和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任命前征求双方意见的具体程序和办法,确保双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调整、同步推进。

二、整合社区党建资源 ,形成社区和企业互补优势
一是整合人力资源 ,充实党务力量。 利用企业人才集中的优势 ,改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近几年来,全市先后从企业分流和离退休人员中招聘社区专职党务人员1629人。企业向所在社区委派带薪任职工作人员538人次,派遣政治、业务等各类辅导员1478人次。充分利用企业的培训阵地和师资力量,着力提升社区吸纳、培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大型企业南方公司等企业所在的芦淞区董家 塅 街道 ,3年来驻区企业先后共向社区派出培训人员87人次,无偿提供培训场地和实践基地,帮助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500人次,推荐到企业实现再就业1021人次,被评为湖南省促进再就业工程示范点。

二是整合物资资源 ,完善阵地建设。 国有企业改制以后 ,一批活动场地、公共场所和部分非经营性资产相对过剩,而社区活动场所又十分紧缺。为解决好这“一剩一缺”的矛盾,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将闲置的活动场地、公共场所和部分非经营 性资产划转给社区使用。根据“物随人走”的原则,各“厂居型”社区接受企业各类公共设施2781处,基本上建成了“五室一校—中心”的规范化社区。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43个“厂居型”社区作为第一批服务用房建设的重点社区,所在企业主动划拨用地8000多平方米,支持建设资金和捐赠办公用具价值达300多万元,使社区服务用房功能齐全、设施配套,面积均达500平方米以上。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 ,强化服务功能。 近三年来 ,街道、社区接收企业的学校、医院、服务网点等1172个,接收企业后勤服务人员8000多人,使改制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同时,全市将社区和企业原有的10支执法队伍合并为“两所一队”,即公安派出所、工商税务所和城管检查队,并赋予街道、社区对“两所”的协调监督权,对“—队”的指导调度权,有效地提高了社区为企业服务的效能。目前,以株洲硬质合金厂、株洲冶炼厂等为代表的—批中央驻株企业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一批困难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群众称道:共驻共建雪中送炭、互惠互利锦上添花。

三、开展共建活动 ,使社区党建和企业党建齐头并进
几年来 ,我们以活动为载体、以共建为形式,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和企业党建齐头并进的长效机制,有效地凝聚了企业支持社区党建、社区服务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创建活动同频共振。 市委把创建“党建示范点”确定为“厂居型”社区党建的共建目标 ,要求凡是改制后的企业党组织,隶属于社区党组织管理后,围绕企业抓党建的频道不换,围绕发展抓创建的力度不减,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变。近年来,我市先后涌现出省、市、区三级社区党建示范点72个、企业党建示范点30个,35个社区跨入了省、市级文明小区行列。

二是文化活动相得益彰。 “主题共商、经费共担、场地共用” ,是社区党建工作在抓文化活动、把党建工作寓于活动之中的又一得力之作。不少街道、社区与驻地企业通过组织“周周乐”、“社区大家唱”和广场文艺演出,丰富了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区文化品位。天元区各企业党组织每年与所在社区党组织共同举办党员歌手大奖赛,展示党员风貌,凝聚社区民心。现在全市“厂居型”社区呈现出可喜变化:群体性上访事件更少了,群众性娱乐活动更多了;参与赌博迷信的人更少了,关心公益事业的人更多了;改革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小了,自主择业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强了。

三是帮扶活动双向助力。 2000年以来,我市开展了以社区为纽带、以联系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为主要内容的“双联”活动,先后有140家机关单位和7820名机关干部参加活动。仅2003年,“双联”活动就为企业争取促产资金350多万元,技改资金260多万元,支持技改项目46个,指导28家企业完成改制,盘活资产14亿元,分流职工1.2万人,为转入社区的困难职工送去慰问金100余万元。与此同时,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也积极帮扶所在社区。近3年,企业向社区居民支持解困资金200余万元,救助失学儿童267名,帮助困难居民兴办实体307个,获得社区群众的交口称赞。

文章录入:lflxn    责任编辑:lflx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