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部分用户 | 党建电教片 | 企管电教片 | 图书图片 | 文章中心 | 欢迎投稿 | 雁过留声 | 联系订购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基层党建 >> 社区党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实施“领头雁工程” 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         ★★★ 【字体:
实施“领头雁工程” 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
作者:中共浙江…    文章来源:社区党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3

    近年来 ,我们在全市社区开展了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领头雁工程”建设,按照“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占60%,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占60%,能够带头奉献并带领党员奉献、居民群众普遍满意的占60%”的目标要求,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切实抓好选拔、培养、管理、激励等环节,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建立民主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 ,大范围选人
选什么样的人 ,怎么样选好人,是实施“领头雁工程”的首要环节。实践中, 我们主要采取了“四个—批”的办法:

一是公开招聘一批。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9次,从4089名报考者中录用了406人。经过培养锻炼,目前已有41人走上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

二是下派充实一批。市直机关选派了 15名干部到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担任副书记,各区、街道先后三次选派143名机关干部到社区任职,提高了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考察培养一批。按照社区正职不低于 1:1,副职每个社区不少于2名的要求,建立了千名社区党务工作者后备队伍,进行重点培养。两年来,已有153人陆续走上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

四是结对帮带一批。在选拔年轻社区工作者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同时 ,留用部分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信较高、对社区工作感情深厚的老书记,担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党建工作顾问,对年轻同志进行传、帮、带,扶上马、送一程。

二、建立务实有效的培训提高机制 ,分层级育人
我们建立了市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中心 ,各区和街道也依托党校等阵地,建立了社区工作者学院,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全市有547名社区工作者参加了市委党校与西南师大联合举办的公共管理大专班。市、区、街道分级负责,每3年对社区党务工作者进行—次岗位轮训。在岗位培训中,我们坚持“一个重点、三个结合、四个统一”,确保培训时间充足、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多样,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个重点”就是突出书记这个重点。全市 373个社区党组织书记由市委组织部统一进行轮训,近2300个楼道党支部书记由各区组织轮训。

“三个结合”就是在培训方法上 ,注重理论培训与现场观摩相结合、共性需求与个性特点相结合、授课辅导与讨论交流相结合,使培训工作与社区党建工作紧密结合。

“四个统一”就是 :统一培训时间,社区党组织书记上岗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统一培训内容,将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治安和社区文化等都列入培训内容;统—培训场地,要求培训工作在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中心或社区工作者学院进行;统一师资授课,每次培训都由党委组织部长作动员,并由组织、民政、劳动就业、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领导讲授业务知识。社区党组织书记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实在、实用。

三、建立严格规范的考核管理机制 ,多角度管人
我们从严格考核管理入手 ,强化社区党组织书记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中的领导及工作责任。

一是制定规则 ,明确职责。市委制定了《杭州市社区党组织工作细则》,对社区党组织及其书记的职责、任务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不仅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为规范他们的行为提供了依据。

二是定期检查 ,加强指导。市里每年对各区的社区党建工作进行—次考核,同时,开展党建工作“精品、亮点社区”创建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加强指导,整体推进。各区和街道定期召开社区党建工作例会,听取情况汇报,组织检查交流,确保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到位。

三是完善考核 ,强化监督。全市普遍建立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采取“上级评、群众评、辖区单位评”的形式,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组织考核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党员测评与群众测评结合起来,使考核结果体现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体现居民群众的意见,促使社区党组织书记增强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建立多措并举的激励保障机制 ,以适当的待遇留人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工作者提供保障 :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 ,提高生活待遇。市里专门下发了《关于规范杭州市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意见的通知》,对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津贴和社会保险等作了明确规定。市、区两级财政按照每500户4万元、每年递增6%的标准,解决社区的工作经费,使社区工作者从吃“杂粮”变为吃“皇粮”,并逐步转变为吃“细粮”。2002年开始,市财政又给每个建立党委的社区增拨了2个社区工作者的人头经费。目前,我市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普遍超过1.8万元,高于全市职工平均水平。

二是完善硬件设施 ,改善工作环境。市里规定,社区工作用房按照每百户3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到2003年底,全市373个社区的工作用房全部达标,总面积超过市定标准近60%,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党组织活动场地问题,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是打通“能上”渠道 ,提高政治待遇。市委把社区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明确提出,争取在2年内有社区工作者能走上处级领导岗位,5年内有社区工作者走上区(局)级领导岗位。目前,全市已有9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27岁的原法院干部李莉就是因为感到社区工作氛围浓、待遇好、有盼头,去年积极参与公选,担任了江干区洁莲社区党委副书记。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 ,我市社区“领头雁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全市373个城市社区中,党组织书记年龄在45岁以下的有234人,占62.7%;大专以上学历的229人,占61.4%;能够带头奉献并带领党员为群众服务、居民群众对其工作满意率在90%以上的有295人,占79.1%。居民群众感慨地说,现在的社区书记年纪轻了、水平高了、服务好了,确实不一样了。

文章录入:lflxn    责任编辑:lflx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