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部分用户 | 党建电教片 | 企管电教片 | 图书图片 | 文章中心 | 欢迎投稿 | 雁过留声 | 联系订购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学习参考 >> 书记手册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党员教育篇(6-10)         ★★★ 【字体:
党员教育篇(6-10)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党建资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3

6、“禁”、“导”并举法
    正确运用好“禁”与“导”,是做好党员教育的基本方法,“导”,就是疏通和引导。进行党员教育时,对某些党员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既要善于疏通,不能压制、堵塞,又要善于引导,不放任自流。疏导的方针,符合党员思想的发展规律。因为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的形成有其时间性,因而改变它也需要有一个相应的过程。
    在强调疏导方针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采取“禁”的办法,即严肃党纪,严格国法,以国法党纪去约束某些党员的错误行为,正确而灵活地运用“禁”与“导”,在方法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克服方法上的片面性。不能一强调“导”,就放任自流;一强调“禁”,又统得过死。对于思想问题行政命令是不能解决白。单靠“禁”是禁不住的。
    其次,要把“导”贯穿在“禁”中,把“禁”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实际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许多问题不能令行禁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虽然作了一些“禁”的规定,但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道理没有讲清楚。因此,在下“禁令”时一定要做好疏导工作,提高执行“禁令”的自觉性。
    第三,要划清界限,抓住问题的关键。“禁”是告诉党员不应当做什么。“导”则是告诉党员应当做什么,怎样去做。一个是反对,一个是提倡,二者要旗帜鲜明,不能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第四,要把“导”的立足点放在自我教育上。提倡自我教育,把思想武器给广大党员自己,引导他们正确地去进行思考,使他们抛弃旧思想和旧观念,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使他们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不断地总结、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加强自我修养。
 
7、灵活多样法
    进行党员教育,既要有原则性,又要“随机应变”,也就是要有灵活性。要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增强党员教育工作的活力,就应注意研究和掌握以下灵活性。
    1)循序渐进。争取用较短的时间解决党员的思想问题,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有时却很难办到。因为思想问题是客观事物在他头脑中作用的结果,并非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因此不可能要求一朝一夕就解决全部的思想问题。要承认思想变化有个过程。某些党员同志错误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一个影响、接受的过程;要改变它,也必须有一个相应的省悟和自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会有思想上的反复。
    对于一些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急于解决。对某些党员的思想问题,也不必强求他们在短时间内改变看法,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教育。
    2)寓教于乐。寓教育于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是做好党员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避免枯燥单调、空洞说教的一种有效方法。要教育党员,首先要吸引党员。而拉家常、文化娱乐、文艺体育、学习读书等活动,对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可以使广大党员在这些活动中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发展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现实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环境更新了,人们的情绪也由激动为平静,由愤怒变为欢快,由拒绝外来力量到接受外来力量。因此,我们做党员教育工作时,就要注意时过境迁的作用。如果一味强调“趁热打铁”,老是在党员的火头上进行批评或教育,效果往往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待对方冷静下来后再进行谈话。这样可以创造一个共同平心静气解决发生问题的氛围,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逆反心理消除法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时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我们把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那么怎样消除逆反心理呢?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党员领导干部要作风正派,大公无私,处处起表率作用;要主动同普通党员沟通心理,建立感情,做到心理相容,相互理解,真正取信于党员,赢得广大党员的信赖。
    2)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在党员教育中,既要暴露阴暗面、落后面,又要宣传光明面、先进面,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不应把注意力放在一些党员阴暗面和落后面、而应放在好的进步的面上,这样才能焕发党员的进取精神和对事业的信心。
    3)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经验证明,党员领导干部的知识面宽,教育方法科学,工作的吸引力就强,宣传的感召力就大,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性就小。反之,则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

9、因人施教法
    所谓因人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问题和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要做到困人施教,对症下药,首先教育要分层次。在党的队伍中,既有领导者,又有普通党员;既有老同志,又有年轻人;既有工农党员,又有知识分子党员;既有汉族党员,又有少数民族党员;等等。他们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生活习惯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就应该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方式。
    要做到因人施教、对症下药,还必须研究和掌握每个党员的个性。这样才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个性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典型的比较稳定的心理过程的特点。人的个性包括兴趣、习惯、智能、气质和性格五个方面,其中性格是个性的核心。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和社会经历不同,所受的教育和兴趣爱好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所以,个性是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的心理学依据。
    除了研究人的性格外,还要注意和研究人的气质。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人的气质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心理过程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按照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见解,人的气质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
    多血质的人,又称“活泼型”的人。这种人认识敏感,兴趣广泛,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活泼好动,不甘寂寞;但感情不稳定、不持久,缺乏毅力和耐力。胆汁质的人,又称“兴奋型”的人。这种人情绪容易高度兴奋,外部表露明显,动作速度快,精力旺盛,热情奔放,自信心强;但抑制能力差,容易冲动,脾气暴燥,粗鲁任性。粘液质的人,又称“平衡型”的人。他们的情绪兴奋和外部动作相当迟缓而又非常稳健。这种人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能忍耐,有自制力,具有稳定性。抑郁质的人,又称“抑制型”的人。这种人的感情体验深刻,沉默寡言,多愁善感;观察问题细致,敏感多疑;言行孤僻,行动内倾;其意志比较柔弱,具有刻板性。
    心理学家认为,就气质本身来说并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类型在一种情况下可能具有积极意义,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具有消极意义。
    所以要求我们在党员教育中必须采取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的方法,摸透教育对象的性格和气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党员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0、党课教育法
    党课是党员教育的重要形式。上党课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因此,基层党的干部都应把握党课教育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更有效地发挥党课在党员教育中的作用。
    基层党的干部要组织和上好党课,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合理地组织党课内容。党课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系统地讲解党章、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等。这是党课教育的最基本内容。还必须注意从党员的需要和愿望出发,紧密联系实际。一是联系当前党内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解。二是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三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课前要准备。要讲好党课,课前应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一是担任党课教员的党员干部要深人到基层党员中,通过座谈会,谈心等方式,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把握党员所关心和希望了解、回答的问题,掌握基层第一手材料和事例,做到心中有数,材料丰富。二是参考有关文件材料,写出讲课提纲。提纲应做到观点明确,重点突出,通俗易懂,联系实际,以理服人。三是把准备好的讲课提纲在党委或支部中征求一下意见,也可以在小规模内试讲,汇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四是熟悉讲课提纲。讲课人为力争党课达到吸引人的效果,应当熟悉讲课内容的提纲,避免在党课中照本宣科,使人听着乏味。并做好充分的内容准备和思想准备,随时解答党员群众提出的一些随机性问题。
    ——形式要灵活多样。党课教育多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即由担任党课教育的教员在台前主讲。这种教育形式的基本要求是主题明确,讲解生动,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由于这种教育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因而对教员的讲解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党员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许多基层党组织在党课教育中逐步摸索尼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形式,开辟了党课教育的一些新路子。
    (1)问答式。问答式即以问答的形式上党课。主要由党组织向党员提出问题,由党员来回答。在上党课前,党组织先针对党课教育的主题,拟定一些题目,如“党员为什么要按期交纳党费?”由党员解答。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最后由党员干部做出正确的回答。这种教育形式的优点是让每个党员都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在开动脑筋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作讲解,就更能够吸引党员的注意,提高党员的兴趣。
    (2)对话式。它与问答式的区别是,对话式是由党员群众提问题,党的干部给以解答。这种党课教育的优点是,紧紧围绕党员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大家畅所欲言,有利于启发思维,解决实际认识问题。
    (3)讲演式。讲演式即请一些普通党员以讲演方式来上党课。比如请优秀党员讲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请老党员讲党的优良传统等等。这种教育是一种党员自己教育自己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心理相容,情感相通,起着党员之间互相启迪和教育的作用。
    (4)评析式。即党课教育不设主讲教员,而是由党员们自己就党内现实和社会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评论和分析。如党风问题,既是“热门”话题,而又不易讲解,这样的难点问题就可以由党员自己去评析。这种评析式党课教育应事先做出妥善安排,以防止随意性或得出消极的认识结论。
    此外,党课教育还可以采取电视教学、电话教学等各种形式。
    ——课后认真讨论。组织好课后讨论,是消化党课教育内容,提高党课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基层党组织在上完党课后,不是党课教育完成了,而是应及时组织党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正确引导党员领会精神实质,自觉地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达到党课教育的目的。在讨论党课时,应当允许党课中的某些观点和内容提出不同意见,开展争论和辩论,并适时地把讨论和争论引向深人,增强和巩固党课教育的效果。与此同时,党组织还可以通过组织党员讨论,征求对党课的意见和要求,以便改进党课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党课质量,搞好党员教育。

文章录入:lflxn    责任编辑:lflx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