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课是支部书记的经常性工作之一。因此,掌握好上党课的艺术,应当是支部书记的一项基本功。在担任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的七年中,我始终坚持定期为一线党员上党课,不管是讲党的方针政策、国际形势,还是讲法律法规、改革焦点,听课人都聚精会神,从没有人在下面“开小差”。每次党课下来,我的努力都会赢得基层党员们的良好评价,这也让我很受鼓舞。其实,真正要讲好一堂生动而受人欢迎的党课并不容易。通过这几年的锻炼、摸索,我对如何上好新时期党课有着如下的体会。 首先,不能照本宣科。当今是信息时代,党员们每天涉猎的信息量很大,加上党员队伍知识化、年轻化的比例不断提高,新时期如果仍沿用以往“读文件、念报纸”式的上党课形式,就会出现“上边开大会,下边开小会”的不利局面,不但得不到党员欢迎,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党课要完全脱稿去讲,不能照本宣科地念。一堂党课必须让党员有明显的收获,要让人听得入耳、入心,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提高,是一种有意义的沟通。绝不能让人产生“你说的我都知道,大道理谁都懂,听党课是浪费时间”之感。 其次,要选择适时主题。要使一堂党课产生好的效果,让党员对党课内容感兴趣、愿意听,选择一个适时的主题很重要。所谓“适时”,一是找准党和国家目前的方针政策或工作重点;二是针对大家关注和议论的焦点;三是寻找大家已经知道但又不全知道的话题;四是挖掘国家大政方针、改革措施的调整等与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五是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中的难点、焦点和大家思想上存在的疑虑及时解疑释惑。比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底什么是小康社会,国际上划分贫穷、温饱、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区别;“知识经济”曾一度频繁见诸报端,到底什么是知识经济,和我们现在的经济有什么区别,我们国家距知识经济社会还有多远,它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等;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伊关系紧张的背景是什么,国际社会的反应是什么,联合国什么态度……类似这些选题大家猛一听也知道一些,但系统的、深层次的内容不一定都清楚,如果通过党课能及时系统总结、分析、讲解,为其答疑解惑,大家就会对党课产生兴趣。 其三,要广猎相关资料。要上好一堂党课,必须涉猎与主题相关的大量资料。作为基层支部书记,日常就要主动多看报、多读书、多学习,而且还要学在别人前面,早学习、勤学习、深学习。要注意留心积累保存将来可能有用的信息、数据等资料。要经常研究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研究时事政治,研究党员思想,对一些问题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上好一次党课,必须围绕主题掌握大量相关的、权威的、新鲜的信息资料,这就需要借助图书馆、报刊、电脑网络以及自己日常积累的数据资料库。一旦确定党课主题,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广泛查找党建资讯网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掌握了充裕的资料,接下来就需要认真地筛选、整理、组合,去粗存精,把有用的资料加工成为我所用的背景资料。 最后,授课要生动灵活。有了丰富的资料,还需要把它们细细地咀嚼消化,提炼出精髓,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讲课时使之浑然一体,这样说明观点、阐明道理时才能引用自然,得心应手。上党课前认真备课是个必要环节。通过充分备课,要能达到有用数据脱口而出,要能把党的方针政策讲得具体化、生活化,要能把大道理和生产经营管理自然融合,要能把鲜为人知的事情讲系统,要能把焦点问题的背景讲明白,要能把深奥的道理讲通俗,要能把难解的问题讲清楚,要能把枯燥的内容讲生动,要能把具体的事例讲得故事化。只有这样,上起党课来,才不会让人听得乏味。当然,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得下一番苦功夫,有时走路、上厕所、入睡前后都要记忆数据、背诵要点,力争把每一个问题搞清楚、弄明白、记得牢。俗话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讲党课要讲清楚一个道理,自己首先要明白相关的十个道理。这几年我深深体会到,给党员上党课要比给学员上课难度大得多。因为,给学员上课是备一次课讲好多次,而讲党课却是费好大劲儿备课却只讲一次。可即便是这样,我也无怨无悔,乐在其中。因为在讲党课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制药集团公司生活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