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理论实践 >> 先进教育 >> 文章正文 | ![]() ![]() |
|
|||||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实践 | |||||
作者:虞云耀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6 | |||||
面对深刻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形势,从理论和实践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执政党建设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由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党的理论和纲领的先进性,以及党的组织、成员的先进性所决定的。这种先进性总是同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或阶段的中心任务相联系,总是随着时代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它必然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变革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兴起的需要,主要解决的是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以及建立什么样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初步奠定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基础。列宁的突出贡献在于,明确提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通过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来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成功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执政党的党员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等事关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指明了方向。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把先进性建设同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提高治党治国治军的水平紧密结合起来。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胡锦涛同志的这一科学概括使我们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实践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历史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肩负任务的变化,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实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对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继续进行探索和创新,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二)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容十分丰富。 第一,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深刻回答了先进性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和根本特征。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根本属性、根本特征、根本任务,说明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关系到党的建设的全局和总体要求。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第二,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科学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由先进文化引导的,由人民群众创造和推动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坚持实践“三个代表”,就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先进的理论和合乎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统一,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党的先进性是动态的、发展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党提出新的要求,也为党的先进性赋予新的内涵。党的先进性是由不同层次内容构成的统一体。其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内核;正确的理论和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因素;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和具体体现;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决策体系的民主性、科学性、有效性,以及群众基础的广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 第三,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明确规定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目标。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党的各项工作充满活力;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作用,能够带领群众前进。 第四,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突出了党在执政条件下先进性建设的重点。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政党自身建设的总题目、总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党的先进性从来都不只是一种自我认定,而需要在党的理论、纲领和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应当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使党成为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六,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鲜明提出了先进性建设的评判标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是否具有先进性,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 总之,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进一步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历史性课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使党的建设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使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加自觉和坚定。 (三) 我们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指导作用,已经并将进一步在党的建设和党执政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作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好这些重大决策,也就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过程。 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必须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崭新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是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一整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制度建设,改进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就要求我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总而言之,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展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先进性转化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和能力,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来引领和谐社会建设。 在全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深刻的、多方面的。以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为指导,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当前党的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长效,首先要求经常。把先进性要求贯穿在经常性工作中,把党的建设经常性工作渗透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长效,要求效果明显而持久,以制度来作保障。各种制度出台以后,都要狠抓贯彻落实,使制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不可能为所有新问题的解决提供现成的答案,但会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明确方向;理论本身也会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
|||||
文章录入:lthm 责任编辑:lthm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 |
电话:010-80358317 80358319 传真:010-80358317 为了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 www.192171.com 党建资讯网 2004—2006 京ICP备05002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