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部分用户 | 党建电教片 | 企管电教片 | 图书图片 | 文章中心 | 欢迎投稿 | 雁过留声 | 联系订购 | 
|
文章中心首页
|
理论实践
|
基层党建
|
实用资料
|
党务范文
|
学习参考
|
红色旋律
|
著作文选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理论实践 >> 理论探讨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不能把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对立起来           ★★★ 【字体:
不能把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对立起来
作者:王一程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6

  ●在如何认识发展党内民主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关系问题上要注意防止错误倾向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在当前形势下,无论是党的先进性建设还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都需要依靠发扬和发展党内民主。但是,在强调发扬和发展党内民主的同时,必须注意防止把党内民主与党的民主集中制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和倾向。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发生偏差,就会导致党内民主建设实践走入误区,危害党的团结统一,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有必要在全党统一对党内民主与党的民主集中制之间关系的认识。

  我们党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既需要党内民主,也需要党内集中。党内民主和党内集中缺一不可。没有党内民主,广大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窒息,党就会丧失生命力;没有党内集中,广大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发挥不了作用,党就不能保持集中统一,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个道理,邓小平同志作过非常精辟的论述:“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统一;没有集中统一,党就没有战斗力。我们党要永远保持集中统一。这样的党,才真正有战斗力。但是,只有在民主基础上,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这样一个统一的党,有纪律的党,有战斗力的党。”

  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调整和贯彻执行的角度看,党内民主是反映和形成正确意见的基础和前提,党内集中是正确意见产生和发挥作用的途径和结果。党内政治生活的这两个方面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相辅相成和内在统一的。没有民主,就没有正确意见的集中。没有正确意见的集中,就不能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形成全党的统一意志。正确意见,就是符合党性原则和党的宗旨、有利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始终坚持党的最终目标的意见。

  从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建设的角度看,党内民主和党内集中都需要有制度保证。在我们党的政治生活中,民主制和集中制都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的关系。党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实现党的民主原则和集中原则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的制度保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就是要继续完善我们党的这一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不能因历史上曾有过民主过度或集中过度的失误,就否定民主集中制

  我们党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形势和阶段性任务的特点和要求,有时需要突出强调集中的重要性,重点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有时需要突出强调民主的重要性,重点发展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种侧重大都属于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正常现象。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常识是:一切都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因此,我们决不可以因为历史上曾有过民主过度或集中过度的失误,就否定民主集中制,主张只要集中不要民主,或者只要民主不要集中;也不可以把民主集中制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同起来,以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市场经济体制为由,就主张取消民主集中制,甚至宣扬应允许"党组织实行自治"、允许建立不同派别进行合法竞争的党内机制和制度等错误观点;更不可以鼓吹以西方"现代政党"的民主理念和多党竞争制模式,取代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否定我们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传统的制度。坚持这个传统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民主集中制执行的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也是可以变质的,个人也是可以变质的。”有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教训,即:戈尔巴乔夫一伙有意识地利用苏共党内民主集中制不健全、党内缺乏民主的弊端,一方面以“公开性”、“民主化”的口号蛊惑人心,支持煽动党内外所谓“民主派”和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全盘否定苏共和苏联历史,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一方面以“改革”的名义,取消苏联宪法规定的苏共领导地位,推行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新思维”和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葬送了苏共和苏联的历史悲剧,不能不使我们更清醒、更深刻地认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把握正确方向,反对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

  针对各级党组织中依然较为普遍存在的“家长制”、“一言堂”现象和对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难以进行有效监督等突出问题,必须把继续克服封建专制主义的残余影响,作为加强党内民主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必须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所有制和分配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要求和价值观不同,对民主的诉求也必然不同。在这种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境内外自由化分子正在乘机对我国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领域加紧、加深西化、分化和自由化思想渗透。

  近年来,信奉金钱至上、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至上,推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和制度模式,要求以个人权利为本位重构我国的政治法律制度,实行自由主义宪政等错误观点和主张,在社会上和学术界部分人中颇为流行。这种情况反映到党内生活中,必然会对我们的党内民主理论和制度建设,形成挑战、造成干扰。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

  值得注意的是,党内有学者断言,“在我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阶级基础”,因此“我国不存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实际矛盾,只是思想认识和政治主张上的矛盾。”并以此为由,把认为需要警惕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念的渗透,斥之为“谈‘资’色变”。这类观点,既不符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教训,也不符合当前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的实际。我们认为,忽视资产阶级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在“思想认识和政治主张上的矛盾”这一现实的客观存在,不认真克服和排除其有害影响,不利于坚持党内民主建设的正确方向。(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主题延伸

  党内民主不够的五大表现

  据有关课题组调研,一些人认为目前党内的民主不够,主要表现在:

  →保证各级党代会和党代表充分履行职责、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和机制不完备。

  →家长制、一言堂、重大决策和政策提法由个别领导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的现象依然存在。

  →对事关百姓当前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问题比较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对涉及全党全国全民长远利益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决策,往往只重视征求高级领导干部、知名专家学者、民主党派和社会强势群体代表人物的意见,而大多数普通干部、工农群众和弱势群体中的党员则很少有向上级和高层领导直接反映情况和表达意见要求的机会。

  →不少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在党的会议上不敢或不愿讲真话、心里话,却在会下随心所欲地发表议论。

  →相当数量的基层党组织涣散,不按党章规定开展组织生活。大量脱离原单位、原居住地在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不参加或无法参加党组织生活。部分党员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不积极参与党内政治生活。  

文章录入:lthm    责任编辑:lthm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