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 ![]() ![]() |
|
|||||
邱县建立“三二一”机制 打造建设新农村生力军 | |||||
作者:中共邱县县委组织部研究室 文章来源:党建资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24 | |||||
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确保农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健康顺利进行,邱县寓现任干部管理与后备干部培养、离任干部安置于一体,统筹安排,建立起“选、育、管”结合,“绩、奖、惩”并重的村干部管理机制,提高了农村干部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三化”,创新村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1、农村干部选拔公开化。去年以来,邱县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设置了“四道关”,面向组织关系在本县且符合条件的中共正式党员公开选拔了11名村党支部书记。一是素质关。党支部书记除政治条件以外,还要具有致富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在学历、年龄上达到原则要求。二是群众关。通过电视、报纸广泛宣传选举办法和报名条件,组织初步候选人所在单位的党员对初步候选人进行民主评议,做到广大群众人人皆知。三是测评关。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派员到竞选演说现场对初步候选人进行测评,分别给初步候选人逐个打分。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确定正式候选人。四是选举关。正式候选人与拟任职村的党员、群众交流,并向全体党员汇报任职后的打算,参加所在支部的选举。对当选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实行一年的试用期,期满后由乡镇党委进行全面考核,并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满意度测评。实施“选苗”工程,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实施意见》,把选拔的重点放到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乡村企业骨干、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回乡、单位下岗职工和分流人员中的优秀党员上,采取“三推三考”模式(个人、群众、组织推荐,进行考试、考评、考察),达到公开、平等、择优、公认的目的。目前,全县7个乡镇有1100余人进入了推荐范围,经过“三考”审核,共有218名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目前,全县后备干部人才库已达900余名。 2、农村干部职数定额化。组织部牵头组织县财政、民政、农业等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在深入走访7个乡镇218个村,召开近百场次座谈会进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村的人口数、工作量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确定了村级干部定编标准,重新核定了各村干部的职数,下发了《邱县农村干部职数配备方案》,合理确定、严格控制村干部的职数。500人以下的村,“两委”干部总数3人,500至1000人的村,“两委”干部总数3—4人,1000以上至1500人的村,“两委”干部总数4—5人,1500人以上的村,“两委”干部总数5—6人。按照这一标准,全县财政核发的农村干部职数为1193名,比原来减少829名,精减比例为40.9%。旦寨乡古城营村原有干部19人,现在村干部仅有5人,充分发挥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打深井、安自来水,解决浇地难、吃水难等村民关注的问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在今春植树活动中,率先高质量完成了工作任务。 3、村级党组织设置科学化。以“班子并优、实力并强、职数并少、以强带弱、强弱互补”为原则,推进村级组织重组,实行强弱联合、强弱合并、中间携手等方式,建立联合党支部。按照村级班子“两高、两低、一交叉”的要求配备村干部,即干部的文化层次要高,待遇要高;班子的职数配备要低,班子的平均年龄要降低;党支部成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兼职。2004年,邱县在全市率先开展“百名干部进百村”活动,选拔100名县乡机关干部到村任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帮助任职村抓好班子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发展村级经济,建设文明新村。他们先进的理念、务实的作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实行“两个结合”,健全农村干部教育机制 一是集中教育和典型培树相结合。强力实施“素质工程”,每年一次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采取军事化、全封闭式管理,集中授课、小组讨论和电视教学等形式进行培训,提升了全县农村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结合工作形势,举行“一线论坛”,论坛内容涉及农村领导艺术与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关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管理新思维等方面。通过“一线论坛”的形式,互相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村级干部建设新农村的能力。为树立标杆,使广大农村干部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县委从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筛选树立了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的10名农村干部典型,购买了全国及省内的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电教片,在全县农村干部培训班上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同时,制作专题片在电视台《党建采风》栏目中报道,并组织农村干部到村实地参观,让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农村干部。香城固乡付东村支部书记杨万安带领群众种葱致富,调整产业结构;硬化道路,改善村容村貌;修建公园,丰富群众生活,成为市县闻名的优秀支部书记。 二是高校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我县对农村干部采取县、乡两级党校的培训以外,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依托,选拔102名村“两委”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大专学历培训,加强对农村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进行岗位素质培训、任职资格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等,从多方面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去年以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72期,培训农村干部4000余人(次)。扎实开展“一个书记一堂课、一个村一个升旗日、一个党员一个致富项目、一个党员一面旗”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让农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在工作、社会生活等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在活动形式上,结合集中学习、组织党员义务劳动、召开干群恳谈会等灵活开展,并吸收村级后备干部参加,与研究讨论村内事务结合起来,扩大了教育影响。以“三培双带”(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增强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活动为载体,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增强党员先进性,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培养的原则,重点对需要调整村党支部书记村的后备干部进行“科班”培养,通过联合培养、互助培养等多种方式,提高培养对象综合素质。 三、“绩、奖、惩”相统一,完善村级干部管理机制 首先,规范村级干部管理考核机制。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县、乡、村层层签定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从思想、组织、作风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对村干部提出严格要求,形成人人有担子、有压力、有动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目标网络。二是实行农村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将农村工作分解为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经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中心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考核制度,实行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组织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通过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群众测评等形式,对农村干部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干部的奖惩、任免,切实做到了奖优罚劣。三是创新激励机制。为激发农村干部建功立业的积极性,邱县对任职10年的农村支部书记每年免费体检一次;任职20年的农村支部书记每年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党支部书记终身补贴制度的通知》,规定现职农村支部书记连续任职30年以上、获得过省级以上表彰、贡献突出者可申请终身补贴,由县财政每年一次性发放1万元。让村干部兼职兼薪,建立村干部报酬的最低保障线和医疗保险制度,并对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重奖。 其次,加强农村离任干部的安置。针对农村“两委”换届后离任干部存在的问题,邱县从爱护激励基层干部入手,加强离任干部管理,发挥这一特殊群体的作用,使其离有所慰、离有所为、离有所养。一是健全相关制度。对农村离任干部统一建立台帐,由乡镇党委跟踪考核,对离任期间的表现和各种情况记录在册,直接与离任后的待遇挂钩。将农村离任干部确定为民情联系对象,明确县乡干部定期走访,征求意见,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建立农村离任干部列度乡镇党(人)代会制度,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二是鼓励离岗尽责。乡村两级针对每位离任干部的特点,把离任干部返聘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能。组织他们成立村政咨询团、村级事务监督小组、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计生协会等组织,或承担治安保卫、民事调解等难点工作。目前,全县60%以上的农村离任干部参加了各种小组。三是落实各种待遇。制定出台了县委《落实农村离任干部待遇的暂行规定》,对连续任农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职务20年以上,政绩较突出,无违法违纪问题,离任后积极协助乡村开展工作的,享受年补额480至600元的定补待遇。这一措施对农村工作开展、经济发展、农村稳定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农村离任干部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第三,健全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制度。一是报告制度。农村后备干部每季度向村党支部、每半年向乡镇党委分别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二是谈话制度。乡镇党委派专人不定期与后备干部谈话,与每名后备干部的谈话次数每年均在2次以上。村党支部书记经常与后备干部谈话,准确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工作动态,提出改进意见。三是考核制度。乡镇党委都在每年年终对农村后备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次全面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本人管理档案,以此作为今后使用的重要依据。四是民主评议制度。村支部每半年分别召开一次村“两委”班子会和党员、群众代表会,对后备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提高后备干部的公认度。五是定期调整制度。对农村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保证后备干部的质量、数量相对稳定。
|
|||||
文章录入:qxzwwh 责任编辑:lthm |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 |
电话:010-80358317 80358319 传真:010-80358317 为了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 www.192171.com 党建资讯网 2004—2006 京ICP备05002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