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 ![]() ![]() |
|
|||||
探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 | |||||
作者:王玉环 赵桂花 于秀英 田晨英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23 | |||||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发展县域经济为突破点,积极探索统筹河北城乡发展的新途径。 优化县域发展环境 提升县域整体形象 环境决定于发展,发展取决于环境,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力。要统筹城乡,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优化县域发展环境。一要强化政策支持。目前我省已出台了一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研究, 狠抓落实。同时要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二要适当下放权力。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扩权强县”的精神,坚持能放都放,逐步全面推开,明确扩权范围。这些管理权限集中了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的事项。三要保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连续性。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领导变动频繁,这个地方很难发展得快。为了使县、乡领导干部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必须对其任期做出一些新的规定,可以考虑让县、乡的主要领导在一个地方干较长时间,这样情况熟、思路清,既保证了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连续性,又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四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五要进一步深化县区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优服务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县区、乡镇政府的工作效能。六要加快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减少审批程序和项目,推行集中办公,并联审批,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结合县情 推进“一特三化”进程 发挥地区优势,着力培育县域特色支柱产业。特色就是品牌、就是生命力、就是竞争力。只有有特色,才会有市场,才会有竞争力,才会有效益。从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凡是经济实力强的县,产业特色都很鲜明。作为县域经济的决策者,一定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摸透县情,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地方特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劣中选优,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特色经济新理念,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 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关键,抓农业产业化,必须抓龙头企业。一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二要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研究更加切实可行的倾斜政策,培育壮大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发展潜力比较大的企业,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带动能力。三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继续支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防范自然风险、市场风险。 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化步伐。小城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是统筹城乡发展、搞好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必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环节来抓。一要科学规划。坚持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城镇建设规划。要搞好城镇功能定位,依托自身优势,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工业型、贸易型、旅游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群体。二要以业兴镇。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各类农产品市场向小城镇集中连片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集中、连 片发展,规模在5平方公里以上,用地可减少30%,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可减少20—30%,能源消耗可减少40%,行政管理费用可减少40%,利润可提高20%。因此, 要通过加强小城镇建设,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载体,发展产业集群,形成聚集效应。三要运用市场机制开发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引导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 促进产业聚集和人口转移。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一要把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领导力量向工业倾斜,把工作精力向工业集中,把工作重点向工业转移,真正让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打头阵、唱主角、挑大梁,为县域经济 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要搞好项目建设。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项目难发展。因此,必须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项目建设牵动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改变县区缺少立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现状。 拓宽投融资渠道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为了解决发展县域经济资金来源困难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一要积极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各级金融机构要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职责任务,建立银企沟通机制,增强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功能。二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 革,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积极推广和创建信用乡(镇)、村、户活动,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规模,增加授信额度,满足不同层次县域经济主体发展的资金需求。三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县域信用环境,为中小企业融资和激活民间资本提供更为有力地支持。 加快县域整合步伐 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针对我省县域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应加快县域的整合步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河北人口比江苏少,但县(市)的数量却是江苏的一倍还多。近年来江苏不断地搞合并,将江浦与浦口合并,六合与大厂合并,武进与常州合并,目前江苏只有52个县。搞合并这样的改革,当然会有阻力,但江苏看准了的事决不动摇。相比之下,河北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应当向江苏学习。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 愿,扎实稳步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一是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并把投入的重点放在农村县级以下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以及农村小型道路、小型电力、小型通讯、小型沼气等项目的投入。二是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逐步对农村劳动力进行 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三是要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投入,加强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和电网,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 总之,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 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既要立足于当前,还要着眼于长远,牢固确立“三化互动”的指导思想,以农村工业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市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全省县域经济上档进位,统筹河北城乡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
|||||
文章录入:lthm 责任编辑:lthm |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 |
电话:010-80358317 80358319 传真:010-80358317 为了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 www.192171.com 党建资讯网 2004—2006 京ICP备05002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