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部分用户 | 党建电教片 | 企管电教片 | 图书图片 | 文章中心 | 欢迎投稿 | 雁过留声 | 联系订购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基层党建 >> 党风廉政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进一步强化制约监督——学习贯彻党章系列谈         ★★★ 【字体:
进一步强化制约监督——学习贯彻党章系列谈
作者:何树宏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6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一言一行都必须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强化制约监督,防止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章、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增强监督意识。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应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深刻认识监督是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主动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善于从群众的监督中汲取营养,不断改进工作和作风。另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又是监督的主体,在自觉接受监督的同时还必须切实履行监督的义务。应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怕得罪人、明哲保身的思想,认真行使监督权利,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树立监督就是爱护干部的意识,在同志身上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制约监督,应着重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腐败易发多发部位和领域的监督,尤其要加大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全局性的问题、重要干部的使用,都必须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开展巡视工作和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等重大决策,对加强监督特别是加强对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意义重大,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深入推进巡视工作。省(区、市)的巡视范围要继续向县(市、区)一级延伸,并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巡视。

  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关键是要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当前,尤其要针对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运营、金融资本运作、土地使用权出让、行政审批权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形成严格依纪依法行使权力的制度体系。应健全发现问题的机制,着力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力争防患于未然;健全纠正错误的机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健全责任追究的机制,一旦决策或权力运行出现失误,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拓宽监督渠道。应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完善和规范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事项要增加透明度,使群众真正能够开展监督;切实保障公民的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及时查处群众揭露出来的违纪违法问题,保护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把党内监督与国家专门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

  严格执纪执法。强化制约监督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之后,只有严格执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规章制度再多再好,也会形同虚设,失去约束力。当前,一些地方监督工作不得力,党风政风长期不见好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处理不坚决,在执纪执法上偏宽偏软。因此,严格执纪执法是强化制约监督的关键。对于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要狠抓落实,对于违法乱纪的,不管是什么人,都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做到违者必究、执法必严,功过分明、赏罚分明,以伸张正气,打击邪气。

文章录入:lthm    责任编辑:lthm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