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感恩教育 和谐社会》
作者:党建资讯网  文章来源:党建资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6  文章录入:小王  责任编辑:bulu

 

  名 称

 《感恩教育 和谐社会》

  规 格

 大8开(42cm*28cm),24幅

  价格

 定价148元,会员价128元

  订购热线

 010-80358317 80358319

《感恩教育 和谐社会》宣传图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举措。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容。社会的和谐取决于人的和谐,而人的和谐关键在于内心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懂得感恩才能树立人们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家庭的和睦,促进社会的和谐。

    中华民族是一个感恩的民族。在五千年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感恩故事。“一饭千金”、“香九龄,能温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等等,中国还有流传千古的“二十四孝子”的感人故事。我们的祖先天天都在感恩,甚至一辈子都在感恩:从皇恩、养育之恩到知遇之恩等,这些都是我们伟大民族所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不可避免的是,传统美德因为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与危机,其中就包括感恩。因此,在当今社会唤回感恩之心意义深远,开展感恩教育是时代与社会的需要。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应有由全民的共同参与。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感恩教育,并将它融入社会生活中,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做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鼎力提升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