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泽东兵法解读光盘内容介绍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在20世纪世界的东方,在20世纪世界东方的中国,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一位杰出的革命军队的统帅,这就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毛泽东。 时代呼唤这位伟人,人民哺育这位伟人,革命战争的实践造就这位伟人。他顺应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潮流,紧紧依靠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伟大的人民,以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和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战争奇观,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这是人类和平力量的灿烂花朵,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壮丽日出,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勇气和智慧的不竭源泉。 为了和平,为了光明的未来,让我们从这部军事历史文献片中一起回顾历史,一起领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展现中国革命战争奇观 诠释伟人军事指挥艺术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爱国、爱党、爱军的热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求是影视中心和北京香泉山科技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了20集大型战争艺术专题片——《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是一部以电视片的形式反映毛泽东军事实践的正史。本片集中了军内外几十位专家的智慧,反映了当代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高水平。 本片较好地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是一部既适合专业人士又适合大众欣赏的电视精品。本片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毛泽东独特而高超的军事谋略,分析了毛泽东指挥的主要经典战役,体现了史论结合、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宏观上大气磅礴,微观上细腻生动,解说流畅,富有艺术感染力。 毛泽东是一位军事家,但他首先是人民领袖。他的用兵不是为少数人争地盘,称王称霸,而是为了人民大众的解放。毛泽东军事思想来自人民,是人民大众自己的军事思想。实践反复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伟人所创立的一整套高超的军事战略战术,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而且永远是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一部将流传未来的具有开拓性的电视经典之作。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详细目录
第一集 出自书生 成于统帅 青年时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对社会、对政治、对历史、对哲学、对时局兴趣盎然,而对军事仅仅是聊有兴趣。那时的毛泽东,崇尚的是教育救国,最大的志愿是做一名老师。毛泽东的统帅才能来源于中国革命的战争实践。毛泽东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总结战争,在战争中掌握战争、打赢战争。从书生到统帅,毛泽东集政治家的胆识圆通、哲学家的深邃智慧、军事家的气魄机敏、诗人的浪漫想象于一身,谱写出一部部气势恢宏的战争史诗,导演出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战争活剧。无论是崇拜他、敬仰他的人,还是研究他,分析他的人,甚至于他的对手,当面对他卓越的指挥艺术、精辟的军事思想和创造的战争奇迹时,都不能不由衷地感叹:“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
第二集 探索道路 驾驭战争 把武装斗争的方向由城市转向农村,由进攻城市转向进攻农村,秋收起义失败的队伍被毛泽东带上了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汇成了燎原之势。精通哲学的毛泽东把战争变成了一种可以驾驭的艺术,他的战争指导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博大精深的气象,他探索出了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全部奥秘,也使得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每一个转折关头,都能准确把握战争的脉搏,驾驭战争,指导战争,夺取战争的胜利。
第三集 党指挥枪 枪服从党 著名的“三湾改编”,毛泽东将部队缩编成一个团,并创造性地在部队中建立起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基本制度,在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了人民军队“党指挥枪”的铁律。 毛泽东确立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建立的卓有成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依靠的是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使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脱胎换骨,成为在任何情况下都红旗不倒、军心凝聚的新型人民军队,成为在战争中上下同心、士气高昂的无敌雄师。
第四集 游击战争 出奇出新 毛泽东不仅是大战略家,也是精于战术研究的大家。他对游击战的战术更是深入总结,自成一家。 毛泽东所指挥的游击战争,如疾风流水,似狂涛巨浪。中国革命战争在他亲自指挥的游击战争中扬帆起航,又在他运筹调度的游击战争中破浪前进。游击战争点燃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星星之火,也汇成了人民战争的燎原之势。毛泽东因此被举世公认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游击战大师。
第五集 诱敌深入 后发制人 诱敌深入,克敌制敌。毛泽东将中国古典战法赋予了崭新的内涵,进而变为他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经典战法,成了毛泽东用兵屡试不爽的克敌制胜妙策。诱敌深入的最终目的是保存军力,后发制人。走进战场,以诱制敌,然后聚而歼敌。毛泽东一生对诱敌深入的战法情有独钟。运用自如,屡战屡胜。
第六集 持重待机 战则性胜 没有风险的战争是不存在的。战争的指导者既不能作一触就跳的莽将军,又不能成为谨小慎微的怯将军。慎战又不放过任何有利战机,初战必胜又不奢求一鸣惊人,毛泽东精确把握住了战争中错综复杂的内部关系,以慎战将相对把握化作战争指导的成竹在胸,以慎重初战三原则将战争中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变为通往最后胜利的石阶,从而掌控住复杂战局变化,把战争导入自己设定的轨迹,因而,他在战争中总是立于不败之地。 在许多人看来这近乎神话,然而,毛泽东却将神话变成了现实。
第七集 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 有了“我的”一套,就可以制约敌人的一套。你打阵地战,我打运动战;你打速决战,我打持久战;你打分进合击,我打诱敌深入;你打到这边,我打到那边;你要打,我不打;我要打,你不得不打;你打我时,打不到,摸不着;我打你时,打得准,打得狠。毛泽东的战争指导已经达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因此演绎出一幕幕令人回味无穷的战争奇观。
第八集 集中兵力 各个歼敌 依靠集中兵力的战法毛泽东指挥红军屡战屡胜,连续粉碎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毛泽东得出结论:“我们的经验,分兵几乎没有一次不失败,集中兵力以击小于我或等于我或稍大于我之敌,则往往胜利。”毛泽东把集中兵力这一教科书中的原则神奇般地转化为制敌韬略,集中兵力成为红军扭转战局,转危为安的法宝。毛泽东对集中兵力之所以运用得灵活自如,不但由于他总结出了集中兵力的原则,而且因为他明确了集中兵力的目的是打歼敌战。集中兵力与打歼灭战,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九集 先打弱敌 后打强敌 兵法之道,变则通,通则胜。先打弱敌,后打强敌,道理简单,运用困难。毛泽东却将它发挥至极致,运用至人境,并上升到改变交战双方力量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战略高度。 战法决定进程,时间决定结局,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战局的发展就是在这种转换中被牢牢掌控在毛泽东的手中,直至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十集 战略持久 战役速决 毛泽东的战略守势可以称作战略上的持久战,战术攻势则称作战役战术上的速决战。毛泽东绝妙地勾画出战争中持久战与速决战的辩证关系,解决了中国革命战争中防御与进攻在时间上的矛盾难题,使之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积极防御作战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成为转换敌我优劣形势的基本手段。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经验时,非常认真地说:“战略的持久战,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这是一件事的两方面,这是国内战争的两个同时并重的原则”。
第十一集 创造战场 空间制胜 在战争的舞台上,毛泽东所看重的从来都是生存的空间、作战的空间。以空间换生存,以空间换时间,以空间换发展,以空间换战机,以空间换胜利。创造战场,克敌制胜,毛泽东娴熟地掌控着战争的时空,挥洒自如地指挥着人民军队夺取战争的胜利。精通哲学的毛泽东,又洞悉战争。他以哲学入军事,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军事辩证法;他以哲学入战争,构建了战争指导中博大的时空观。毛泽东超越局部战场狭小的地域时空,以中国辽阔疆域作为求生存、谋发展的空间,指导人民军队走出困境,赢得胜利,赢得辉煌,最终赢得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第十二集 内线防御 外线进攻 毛泽东说:“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优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优势。将战略上处于强者地位的敌军,使之在战役或战斗上处于弱者的地位。同时,将自已战略上的弱者地位,使之改变为战役或战斗上的强者地位。这即是所谓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从井冈山的“围魏救赵”,到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从抗日战争的敌进我进,最终到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毛泽东的内外线作战理论在实战中成熟,在实战中发展,引导着中国革命战争闯过激流险滩,不断走向胜利。
第十三集 歼敌为主 略地次之 毛泽东用一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历程,演绎出一部充满军事辩证法色彩的经典战争史诗。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用部分城市和地方换取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主动权,战胜了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敌人,渡过了解放战争最艰难的第一年。毛泽东因此而颠覆了传统的战略防御法则,确立起了具有鲜明中国气派的战争指导原则。
第十四集 声东击西 瞒天过海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是红军长征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在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毛泽东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指挥红军大小40余战,驰骋数千里,走中有打,打中有走,退中有进,进中有退,奇正圆合,虚实汇融,如入无人之境,创造出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既能指挥自己的部队,又能“指挥”敌人的部队,四渡赤水中的毛泽东,作战指挥如行云流水,将一番惊心动魄的战场较量,变为一部激动人心的战争诗篇。他因此赢得了“用兵如神”的声誉。
第十五集 做眼造势 面制点线 点指城市,线指交通线,而面则是广阔的农村和远离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地方。在毛泽东的战争指导艺术中,从来都是以“面”作为人民军队作战行动的基石。不占“点”“线”广控“面”,让出大城市,让开交通干线,占领广大乡村获取广阔作战空间,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进而以面对点,以面制线,以面取胜。人民军队将“面”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毛泽东将中国革命战争视为一个大棋局,从容地投子抢先,控面造势,最终以“面”制“点”“线”,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第十六集 打谈结合 边打边谈 打谈结合,边打边谈。政治军事仗,军事政治仗。这是毛泽东的和战观。 能战方能言和。和平要靠斗争去争取,靠胜利去保卫。这就是毛泽东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本立场。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将胜利的基石建立在人民的觉醒与动员之上。有了人民作为坚强的后盾,无论是谈是战,毛泽东都信心十足,无所畏惧。他说:“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
第十七集 围城打援 攻城歼援 围城打援,即攻击敌人必救的战略要点,调动敌人来援,在运动中歼灭之。从围三阙一到围城打援,从攻城阻援到攻城歼援;虎视城市,却不进攻城市;围攻城市,却意在打援。也许套用一句古老的成语可以说明毛泽东的这种战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毛泽东以城市为轴心,做出了一篇篇大文章,写就了一部璀璨夺目的军事谋略史,也写出了一部伟大的中国革命战争史。中国革命战争从争夺城市的武装起义发端,又以最终夺取城市而告终。城市的争夺浓缩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画卷,也折射出了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第十八集 审时度势 决战决胜 决战,是战争双方集中全部力量进行决定胜负的交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的原则是:“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毛泽东反对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进行战略决战,却坚决主张进行有利条件下的战役决战。 毛泽东在他的军事著作中,没有专门论述过战略决战,但他以战略决战的伟大实践导演出一部中国气派战略决战的壮丽史诗,其时机选择之果断,决战意志之坚定,方向确定之正确,方针制定之科学,阶段区分之清晰,均在战争史上难得一见,从而将中国革命战争的高潮化为新中国诞生前的绚丽朝霞,书写出他军事生涯最光彩夺目的篇章。
第十九集 因敌施策 横扫残敌 从穷追猛打辅以近距离迂回包围,到大迂回、大包围辅以运距离奔袭追击,再加上政治争取的解决方法,是毛泽东确定的人民解放军战略追击的作战方针,最终汇成一股摧枯拉朽的狂飙席卷千军。子 蒋介石划江而治和偏安一隅的最后梦想彻底破灭,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礼炮声中登上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的诞生。
第二十集 彪炳史册 泽被千秋 毛泽东所指导的战争已经成为历史,毛泽东的用兵韬略已经成为经典。岁月流逝,毛泽东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战争变得样式全新,信息化战争正向我们扑面而来。各种各样新奇的战争理论竟相出台,让人目不暇接。 1958年,毛泽东在一次军委会议上这样评价他所制定的十大军事原则:“十大原则目前还可以用,今后有许多地方还可以用。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停止的,是向前发展的,十大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 植根历史,又超越历史;继承经典,又创新经典。毛泽东的用兵韬略、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将永远闪烁耀眼的光辉。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10张DVD,定价980元,会员价68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