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实用资料 >> 党课讲稿 >> 文章正文 | ![]() ![]() |
|
|||||
发挥党员作用构建和谐社区 | |||||
作者:张维 文章来源:《党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3 | |||||
教学对象: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和社区党务工作者; 教学目的:使学员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区党员提出的新要求,了解建立社区党员管理新机制的内容和更好地发挥社区党员作用的新途径; 教学提示: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社区党员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主体。搞好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构建和谐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社区党员队伍构成发生的新变化(板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在城市,大量“单位人”成为“社会人”,许多党员因各种原因,如职业变更、提前退休、自由择业或下岗等原因越来越多地聚居到城市社区,使社区党员数量迅速增加,且人数还将不断增长。 城市管理和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社区改革,导致社区地域扩大和人口增加,使得社区党员数量骤增,党员的流动性增强,在职党员在社区的时间增多,社区党员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一个涉及多种社会组织的庞大又复杂的党员群体。在党员分布上,有居民、退休职工、下岗(失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等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党员,有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在街道社区过渡的党员,还有大量外来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在年龄上,有年迈体弱的居民老党员、退休职工党员,有在职的风华正茂的中青年党员。在文化程度上,有大中专毕业的党员,也有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面对如此复杂的党员群体,传统的依托系统和单位党组织对党员进行垂直教育管理的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内党员分布构成的新变化,把握社区党员活动的新特点,从不同类型党员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管理和服务,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构建和谐社区对社区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板书)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建设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社区的新阶段,对社区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党员能否永葆先进性,时刻发挥模范作用,需要从观念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才能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上来,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发自内心地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才能增强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的紧迫感,在社区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党员应有的作用。社区党员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组织群众完成党和政府在社区的各项工作任务。 2.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员。社区党员要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积极协助社区党组织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社区党员要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文明家庭”、“文明楼院”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做先进文化的传播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学习型社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进程中,要通过社区党员作用的发挥,引导居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终身学习作为生活追求,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因此,社区党员要带头在学习型家庭建设中发挥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学思想、学文化、学科学,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还要带动更多的居民努力学习文化,培养公民意识,养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参与精神,达到通过家庭建设来促进社区建设的目的。社区党员还要带头参加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4.做扶贫帮困的服务员。社区党员只有始终胸怀居民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发挥自己的带头示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和推动社区建设,从而确保社区的稳定与繁荣,实现居民群众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利益。社区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群众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实现社区居民群众的愿望、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要求、维护社区居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建立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板书)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居民党员、退休职工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和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社区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面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变化,社区党组织必须根据社区内党员不同的年龄、文化和职业特点,采取有效的分类管理方式,使社区的每一个党员都纳入社区党组织的管理之中,都能发挥党员作用,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1.对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实行“直管”。组织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过好党的组织生活,不但是社区党组织的责任,而且对于继续发挥老同志的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街道社区党组织应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接收居住在本辖区的退休干部职工党员的组织关系,并将他们编入相应的党支部,组织他们过好组织生活。这些党员阅历广、资历深,有的曾长期担任领导职务,有的是生产技术骨干,有的是各类先进模范人物,因此,要积极开发他们中的人才资源,把他们的智慧与才干有效地运用到社区建设中来,确保他们的组织生活“不离不退”。 2.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社区在职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要服从社区党组织管理,积极参加到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之中。在积极探索在职党员“双向联系,双向反馈”管理机制的过程中,社区党组织要采取逐楼逐户走访调查的方式,摸清社区党员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社区在职党员档案,记载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职业特点、个人专长、联系方式、参加活动等情况。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要持单位党组织介绍信到居住地所在社区登记、报到,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完成社区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通过建立在职党员活动手册或联系卡等制度,适时、适宜、适度地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并及时将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定期向其所在单位进行反馈。 3.对下岗失业职工和流动党员实行“协管”。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是社区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社区建设和服务社区群众的重要力量。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使他们的先进性在社区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是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新课题。社区党组织要认真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条件成熟的要尽快落实,条件暂不成熟的,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党组织沟通和协商,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接收。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组织他们参加党的活动。社区党组织要切实关心下岗失业人员中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为他们送关心、送温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千方百计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要进一步改进对流动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要把流动人员中的党员基本情况和管理状况搞清楚,防止出现“空白点”,确保流动人员中的每一名党员都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集贸摊群市场可以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活动站,使他们务工离家不离党,继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 四、探索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板书) 构建和谐社区需要全体居民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社区党员应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个党员一面旗”,“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凡事只要党员带头,社区居民就会心服口服,社区党组织说话才有人听,做事才有人跟。融入社区的党员越来越多,来源越来越广泛,社区党员队伍已经成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强大推动力量和宝贵财富,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社区群众共同完成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 1.创新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近年来,全国各地街道社区党组织不断创新社区党员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精心设计党员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各种活动,真正把党员发动起来,为广大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比如,在党员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贡献”活动,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广大党员参加义务劳动,为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作贡献,等等。又如组织社区党员广泛开展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尽心竭力、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体解决问题,做群众的贴心人;在发展先进文化和改善城市环境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群众的带头人;在危难时刻和应对突发事件中,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做群众的“主心骨”。还有的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需要和党员的不同特点,在社区设立学习辅导、文化宣传、便民服务、治安防范、环境维护、科普教育等岗位,由党员自愿认领,为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用武之地。 2.积极引导和激励在职党员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是发挥党员在社会生活中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渠道,也是推进基层民主,实现居民自治的必然要求。积极引导和激励在职党员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通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党员联络服务站、居民楼栋党组织、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多种形式和载体,适宜、适时、适度地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建设,使党员的知识和技能在社区得到充分发挥。要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双向互动机制,教育、引导和督促在职党员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对党员考核、奖励、晋升时,应注意听取该党员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考察了解其“八小时之外”的表现。 思考题 1.构建和谐社区对社区党员提出哪些新要求? 2.如何构建社区党员管理新机制? 3.社区党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发挥作用? |
|||||
文章录入:lxn 责任编辑:lx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 |
电话:010-80358317 80358319 传真:010-80358317
为了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 www.192171.com 党建资讯网 京ICP备05002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