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是在怎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提出的2000年2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两个题目进行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地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来深入思考这个重大问题。"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论断,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的辉煌和曲折,特别是苏东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一方面说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消亡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则预示着社会主义辉煌的未来;另一方面说明我们一定要吸取苏联的教训,必须始终不渝地加强党的建设。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但这并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党建资讯网多于困难。我们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保持先进性,才能提高执政水平,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化解风险,因势利导,发展自己。 从国内环境看,200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总要求,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人们的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特别是改革的深化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旧的平衡打破之后新的平衡尚处于建立过程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所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党内、反映到领导干部中来。面对四个"多样化"的新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既要大胆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又要坚决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粉碎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开展的意识形态战争;既要坚持正确的原则立场,又要在比较借鉴中自强不息。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坚持"三个代表",以保持先进性,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先进性有严格的要求。由于它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懂得社会发展规律,因而能顺应历史潮流,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纲领和路线,并在实践斗争中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努力奋斗,因而是中国最先进的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联系党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论断,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新的、完整的理论概括。"三个代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深刻地揭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抓好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的新情况,联系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联系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整准确地把握"三个代表"论断的精神实质。 三、党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党的性质是党的阶级属性、世界观和它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统一。《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对我们党性质的精确表述和高度概括。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一般工人阶级的优点,如它是历史上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是革命最彻底的阶级;又是最有组织性、纪律性、富有团结精神的阶级;中国工人阶级还具有自己的特殊优点,是最有远见、最大公无私、最富有彻底革命精神的阶级;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集中代表和全面体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集中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果断地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突出,尤为重要;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我们确定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路线;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党的一切工作的标准,从而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方针政策,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伟大胜利。70多年的历史证明,我们党始终致力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国家要着手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这是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发展我国生产力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国务院已经制定西部地区大开发的规划,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和国家民委等中央机关和国家有关部门已就西部地区人才输入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西部地区大开发的人才战略规划。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西部地区大开发,不仅要开发资源,而且要进行人才开发,实现从开发领域到开发思路的根本转变,探索出一条从生态环境党建资讯网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要兼顾,把西部地区大开发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全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新路子。 四、党的性质决定了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国的先进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党建资讯网物质文明而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党建资讯网科学文化建设。 先进的文化,同社会生产力一起,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两只轮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动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就能够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且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它战胜艰难困苦,不断发展壮大,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把一个光明的中国带入21世纪的重要保证。江泽民同志的这个论断,充满着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丰富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是我们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我们党自创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我们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中坚大都是我们党早期的活跃分子。我们党成立后,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注重文化建设。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著名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纲领;邓小平同志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和决议》;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全面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最大建设者和集大成者。 五、党的性质决定了它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江泽民总书记日前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鲜明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着眼于我们党如何面向新世纪的战略思考,是对世纪之交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纲领和政策,正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坚持党的宗旨,保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我们是执政党,虽然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但如果不加强党的宗旨教育,也很容易滋生出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思想和现象,这便背离了党的宗旨;二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内社会经济关系多样化的环境中,资产阶级的腐朽颓废思想趁虚而入,封建主义的残渣也借机死灰复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发展,有人甚至公开宣扬:"不要专门利人,只要专门利己"、"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人民币服务"、"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等错误观点。为此必须强调坚持党的宗旨,防止出现任何背离甚至背叛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行为和现象,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