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把握“六个关键”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 |||||
作者:刘大勇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6 ![]() |
|||||
学习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是巩固政党和繁荣国家的重要路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就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笔者认为应把握好“六个关键”。 把握提高认识这个关键。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首先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为此,除了采用传统的宣教方式外,还应该不断探索创新,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如开展“三进”活动:一是组织党员干部进“考场”,以“考”促“学”;二是组织党员干部进“课堂”,进行世情、国情、党情教育;三是组织党员干部进“书山”,学习政治理论和历史文化知识。 把握精选内容这个关键。一方面,党员干部理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学深学透;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断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方面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结合岗位需求和工作实际,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专业知识。 把握创新方式这个关键。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着眼一个“活”字,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一是请进来讲,开设“专家学者讲堂”,邀请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学者授课;二是走出去学,开办“流动学堂”,组织干部外出学习考察,结合“三进三同”、“大下访、大接访”等活动,把学习场所搬到乡镇、部门、工厂、企业和群众家里,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现场学习、现场研究解决。三是坐下来论,开设“讨论课堂”,找出本地区本部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集中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把握示范引导这个关键。一是发挥党委中心组的辐射作用,采取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形式,为乡镇、部门中心组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做好示范;实行党委中心组成员联系乡镇、部门制度,定期到所联系乡镇、部门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引导基层学习。二是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在辖区范围内,有计划地培育一批学习型党组织,以点带面,推动学习。三是发挥各类活动的引领作用,精心策划、组织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展览“五送”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文艺团体、文艺骨干和业余文艺创作队,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创作成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寓教于乐。 把握成果转化这个关键。我们探索出了学习成果转化“三部曲”,即学习成果形成、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成果运用:一是主管部门首先围绕“314”总体部署这把标尺、“五个重庆”建设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这个目标,组织中心组成员深入开展调研,写出调研文章结集出版,促进成果形成。二是开展年度优秀论文评选,对优秀论文给予表彰。三是将调研成果分类疏理,遴选出具有操作性的意见或建议,纳入出台的政策中,作为推动工作的依据和措施。 把握健全机制这个关键。当前要着重完善三类机制:一是建立严格的考评督查机制,结合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工作要求和年龄阶段特点,分别制定考核的标准和要求,全面评估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效果;通过走访、暗访、测试等方式,不定期督查各基层党组织学习落实情况。二是建立科学的考评结果运用机制,建立党员干部个人学习档案,把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理论功底、调研成果等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规范的激励保障机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作者单位:巫山县委宣传部) |
|||||
文章录入:kuangliu 责任编辑:bulu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