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延伸党员管理 促进社区建设

作者:陈朋山    文章来源:社区党建    点击数:57    更新时间:2006-4-13    文章录入:lthm    责任编辑:lthm

--关于张家口市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五项制度”的调查 
 
    随着城市基层组织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社区职能逐步融城市发展、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于一体,功能不断增强,工作量日益加大,社区现有经济实力和干部力量明显与其所承担的职责不相适应。“社区是咱家,建设靠大家。”作为住在社区的每一名党员,完全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居住社区的各项建设。然而,由于受管辖权的限制,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只能组织下属党组织的党员参加活动,而对住在辖区的其他单位的在职党员却无权管理,因而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不是很多。同时,由于失去了监督管理,有的在职党员在单位是党员,回家就变成了“社员”,在社区的表现与一般群众没什么两样,成为了党员教育管理的“空白点”。

    在职党员是城市党员的主体 ,数量较多。同时,与社区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及其他党员相比,具有明显的力量优势。在职党员的居住地遍布各个社区,并且工作之外的活动基本都在社区。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力量,必将有效地弥补社区现有工作力量不足的难题,给社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能够把在职党员的工作之外纳入党组织管理的范围 ,同时促进社区的各项建设,2003年底,市委组织部探索建立了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登记、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建设情况反馈、发展党员听取社区意见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党员双重管理等“在职党员进社区五项制度”,去年初在全市推行。截止目前,全市已有5万多名在职党员分别到居住社区进行了登记,并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建设。

    为了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五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城区各级党组织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使“在职党员进社区五项制度”得以进一步深化。首先,各区普遍建立了街道在职党员管理协调工作联席会议、社区在职党员管理联络办公室和楼群(或居住片、宿舍区)在职党员联络小组三级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建设管理网络。同时,建立完善了以“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双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建设管理监督机制。桥东区委还明确规定,对新提拔的干部,不仅要在本 单位公示,还要在其所居住社区公示,接受社区群众的监督。此外,积极创新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建设活动载体。桥西区委组织全区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奉献在社区”活动,并给每名在职党员发放佩带了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党员标志牌。桥东区花园街办事处党工委根据居住区在职党员的个人特长和工作性质,组织开展了“在职党员奉献岗”活动,并发动在职党员签订承诺书,公开向居民群众做出服务承诺。

    “在职党员进社区五项制度”推行以来 ,取得了明显效果。

    首先 ,发挥了在职党员的资源优势,提高了社区自身建设水平。 “牌子挂在家里 ,公章揣在袋里”是过去桥西区清水桥社区的真实写照。去年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制度以后,社区干部主动找到在辖区居住的市第三中学的党员教师寻求帮助。在他们的积极争取下,市三中把临街的三间房屋无偿租给社区办公,并帮助接通了水暖,使清水桥社区彻底结束了办公无场所的历史。桥东区建国北社区通过驻区二五一医院党员干部,争得二五一医院的帮助,不仅落实了新的办公场地,解决了办公用房紧张的问题,而且还配备了电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据统计,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五项制度”以来,在职党员充分发挥个人关系资源和所在单位的优势,累计帮助社区解决办公用房23处、2732平米,支援电脑、电视等大件办公用品80多台(件)及大量的桌椅、健身和娱乐器材等,折合现金累计达108.4万元。到目前,全市194个社区中有130个拥有了自己的办公用房(其余64个社区的办公用房为租赁),基本实现了有办公场所、有基本的办公设备和有规章制度可依,其中40%的社区并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其次 ,拓展了社区服务内容,深化了社区服务层次。 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五项制度”以后 ,每一名在职党员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进一步拓展了社区服务内容。家住桥西区新华苑社区的党员李祥是市园林处的一名普通职工。到社区报到时,他主动认领了社区绿化修剪岗位。在他的管护下,新华苑社区花坛里的樱桃开得格外艳丽。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共产党员、长城房开总经理常进宝主动捐款1000元,帮助居住地桥西区明德南街白山南社区购买了书籍、书柜和音像设备,帮助社区建起了自己的图书阅览室,为居民创造了一处茶余饭后陶冶身心的理想去处。同时,由在职党员牵头,医疗服务队、政策法律宣传队等一大批社区义务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使得一部分活动由过去临时性“进”社区变为现在的“长驻”社区,进一步方便了社区居民,形成了“在职党员经常服务社区建设,使社区居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再次 ,促进了扶贫帮困的社会化,减轻了党委、政府扶贫帮困的压力。 作为老工业城市 ,张家口的下岗职工多,特困人群在市区居民中占有比重大,扶贫济困不仅成为社区工作的一个重点,而且是一个难点。一直以来,市(区)委、市(区)政府都把扶贫帮困作为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受财政困难的限制,往往是帮了这个顾不上那个,心有余力不足。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制度”以后,在职党员把扶贫帮困作为服务社区建设的一项重点,有钱的出钱、有关系的找关系,积极帮助困难家庭,有效地减轻了党委、政府扶贫帮困的压力。桥西区清水桥北街社区散居户多、下岗职工多、贫困居民多。针对该区“三多”现状,驻区市职教中心党员教师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对该区30名下岗职工进行了为期50天的电脑培训。由于掌握了一技之长,日前,1名下岗职工已顺利实现了再就业。家住桥东区建南社区的市商业银行和国税局党员主动到社区结“穷亲”,在去年春节期间,先后为社区低保户和贫困户送款送物折合人民币近万元。桥东区红旗楼街道党工委组织驻区在职党员积极开展“多帮一助学”活动。目前,已有65名在职党员与15名特困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特困学生解决学费8000多元。

    最后 ,延伸了对在职党员的管理,提升了在职党员在社区居民中的形象。 通过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五项制度” ,把在职党员工作之外的表现有效地纳入了党组织管理视野和考核评比的范围,促使在职党员主动变“社区为我服务”为“我为社区服务”,积极主动地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好事。据不完全统计,半年来,到社区登记的5万多名在职党员累计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好事2万多件,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进一步深入民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