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于衡水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河北政工网》    点击数:60    更新时间:2006-3-6    文章录入:lthm    责任编辑:lthm

    衡水市委宣传部政研会会同有关部门,先后运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研讨会和走访基层的方式,调查了解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本次调查的对象84%在20-65岁之间,肩负着工作生活双重压力,对普通人生体验最深。99%的被调查者是普通的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其中高中以下学历的80%;93%是2-4口之家;无党派人士73%;在本地生活10年以上的占89%。
一、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四大矛盾:
一是新时期强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与现实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矛盾。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和利益格局调整,普通百姓压力增大,47%的被访者思想压力变大;在深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下岗待业的人数有所增加。由于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被访者45%没参加养老、失业、医疗等基本保险,不少人在为当前和未来生活担忧的同时,更有一种无奈和失落感,使他们对社会的信心受到影响;社会上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现象,70%认为收入差距太大或明显。部分居民对某些改革措施和社会现象感到困惑,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感到茫然。其次,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导致社会人群流动性大大增强。外来人口增加,给社区管理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压力,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第三,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反映出人们业余生活自主性的增强,同时折射出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各种思潮在社会交织碰撞,居民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改革措施出台,如看病、上学、购房等,居民凭直觉感到对钱多的人有利,63%的被访者生活中最不满意的是自己的收入水平,相互间的人情味越来越淡。再加上对计划经济模式的依恋,社区中有些生活困难人员,至今尚未摆脱“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于是,“许多人没活干、许多活没人干”成了社区中常见的现象。第四,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表现在各种非公经济、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不断产生与发展,形成了许多思想政治工作未能触及的角落和空白点。社会转型、结构调整、企业转制,大量“单位人”回归到社区成为“社会人”,社区管理的幅射面进一步扩大。由于体制关系尚未理顺,法制法规不够健全,社区已成为各种社会矛盾聚集的焦点之一。与此相反,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很薄弱,认识不到位,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规范全党、全社会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如组织领导、责任权利、队伍建设、投入保障、激励与约束评估考核等方面的规范。
二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社区思想工作面对的人员构成复杂,人员在经历、背景、职业、文化程度、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被采访者中出身农民家庭的44%、工人家庭的35%、教师公务员家庭的9%、自营企业家庭的3%,本身职业68%是工人、3%是农民、9%是公务员、9%是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个体经营者5%、私营企业主1%。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大不相同,思想政治工作要覆盖所有人群,并要以脱离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青少年、个体劳动者和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特困人员、残疾人、问题青年为重点,这就需要一支素质高由专兼职人员组成的强有力的工作队伍。而现实中,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对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工作弱化,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崇高感、神圣感、使命感淡化。年轻人不愿当政工干部,已成为普遍心态。对政工干部平时使用较多、培养较少,政工干部有一种失落感。不少人对今后事业上的发展感到前途渺茫和信心不足。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的“社会人”中产生了很多新的思想矛盾和困惑。这在前面中已有谈到。思想矛盾的多样化决定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增加了、复杂了,要求方法手段要多样化、科学化。而实际情况是方法单一陈旧,针对性不强。表现在:(1)教育方法简单机械。传达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停留在灌输、说教的层面,空洞无物,无法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世界,用讲事实、明道理来打动人们的心灵。对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缺少有效的办法;对群众中的错误思想认识,不能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有针对性的疏导解释。(2)教育手段陈旧单调,新的形式很少。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依靠黑板报、宣传栏等传统工具支撑,新鲜的载体,现代化的工具拿不出来。工作效率低,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所以55%的被调查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收获或收获不大。(3)教育途径单一,可借助力量不够。社区的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对社区份繁复杂的问题,主要是被动应付。社区承担的责任与实际的管理权限有差距,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资源共享与现实资源缺乏整合的矛盾。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阵地和载体,又不可能全部重新开发和建设,必须整合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单位、学校、共驻共建。但现实中,社区缺乏统筹协调和整合能力。被调查者中87%认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社区共建,而且71%认为资源共享需要协调机构,说明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效的协调机构运作下的社区共建,是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阵地和载体问题的好办法。
二、加强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切实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建立和完善组织,81%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组织。除此之外,还应在居民所在的单位设有专职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员及其他组织或专门人员。如党组织可牵头成立亲友会、兴趣会、谈心社等;建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标准、运行机制。
2、把握特点,创新方法,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特别要从解决百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入手,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沉下心来与百姓换位思考,想群众所想。及时掌握了解每位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建立居民思想生活档案,对涉及居民的具体问题实行追踪服务。
3、整合开发资源,建立全覆盖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个人、单位、社会齐抓共管,协调一致,形成网络教育。要创新载体,做到寓教于学,寓教于文、寓教于体、寓教于乐、寓教于宣、寓教于网、寓教于服务、寓教于管理。
4、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建立健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和反映灵敏、快捷高效的社区思想动态信息反馈机制及队伍精干、投入合理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