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突破“两新”组织党建难点之管见

作者:别 和    文章来源:组织人事报    点击数:118    更新时间:2006-2-27    文章录入:lthm    责任编辑:lthm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我们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了新认识,积累了新经验。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本经验,笔者对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突破“两新”组织党建难点问题,有以下管见。
  要站在“两新”组织的历史方位,认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两新”组织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崛起并长期存在的经济社会产物。如今,许多地方“两新”组织每年创造的社会财富接近或超过了年社会财富总量的一半,容纳的从业人数也接近或超过了就业总数的一半。
  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力促进了“两新”组织领域的党建工作。但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还十分薄弱,许多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不少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愿把精力、人力、财力花在其中,以至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整个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进步不相适应。认识到位是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础。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如果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不能真正地覆盖到“两新”组织,党就会失去“两新”组织这一巨大而重要的阵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难以整体推进,党的执政地位也就谈不上全面巩固。我们必须从“两新”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历史方位,来认识加强和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借鉴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启示,乘势而上,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要把握党心民心的基本走势,增强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许多同志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知所措,感到畏难,怕党员不参与,怕业主不支持,怕群众不理解,怕耽误生产工作,怕影响投资环境,等等。因此,坚定信心是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精神支柱。信心来源于对形势的正确把握,信心来源于对党心民心的准确分析。
  从党中央的政策导向来看,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中央充分肯定重庆把“两新”组织作为一个专门板块分类指导的做法,在全国推广,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第一次与其他传统板块的党建工作并重共抓。中央的政策,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定位越来越明,措施越来越实,力度也越来越大,这为我们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人民群众的感情趋向来看,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坚实。对“两新”组织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人民群众更是迫切要求党组织加强工作,予以及时解决、正确引导,使其更好地规范行为,造福社会。这为我们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从“两新”组织党员和业主的思想状况来看,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已是群众所盼。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 “两新”组织的广大党员参与热情很高,业主普遍很支持。重庆市在教育活动中,新找到“两新”组织党员8504人,许多党员是主动向党组织亮明身份的,新建立了399个“两新”组织党组织,新发展了746名党员,新确定了2776名入党积极分子,业主为教育活动提供经费近1000万元,有291名业主提出了入党申请,很多“两新”组织还制定了优先录用、重用党员的规定。这说明“两新”组织的绝大多数党员、业主、员工是满腔热情地支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两新”组织的广大党员,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两新”组织的广大员工和业主,努力增强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借鉴包括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内的这些年积累的成功经验,大胆探索,不断研究总结规律性,就能够迎难而上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要突破实践中的关键性问题,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大踏步前进。“找党员难、建组织难、筹经费难、开展活动难,管理关系不顺”,是当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普遍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性问题。只有攻克这“四难一不顺”,才能开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要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双找”经验破解“找党员难”。“两新”组织的员工相对处于不稳定的流动状态,党员身份难以掌握。只有在确切掌握党员底数的情况下,才能把每个党员凝聚到组织之中。这是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把“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方法加以固定,成为“两新”组织人员进出的必经手续和程序,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要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三建”经验破解“建组织难”。“两新”组织内部能够独立组建党组织的就独立建,不能独立建的就几个相关相邻的“两新”组织联合建,联合建也不行的就在“两新”组织体外建。这“三建”的经验是当前解决“两新”组织建党组织难的有效办法,应坚持和推广。有了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才能覆盖上去,落到实处。要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四出”经验破解“筹经费难”。各级党费出一点、各级财政出一点、引导业主出一点、党员自己出一点,是解决教育活动经费的普遍方法。但要注意,对业主只能是引导,不能强迫。要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亮旗帜”经验破解“开展活动难”。“亮旗帜”就是开展党内主题实践活动,重庆市的做法是广泛开展“展示身份、展示形象、展示作用,服务员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三展示三服务”主题活动,每个单位围绕这个大主题,亮出切合自身实际的主题旗帜开展活动,效果明显。要借鉴先进性教育“大格局”经验,破解“管理关系不顺”。把“两新”组织党建纳入整个党建工作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是这次教育活动的又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重庆市从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就在研究构建全市“两新”组织党建管理新体制,新的管理体制即将浮出水面。拟建立“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委员会,统揽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各区县相应建立“两新”组织党工委或社会工委,同时依托联系紧密的行业建立“两新”组织行业党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理顺管理关系,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量的整合。
  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引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转变思维方式是搞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更是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根本要求。固守以往的老办法,套搬其他领域的老经验,是搞不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
  思维一变天地宽。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确立以“融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通过把党的工作实实在在地融入“两新”组织的生产工作之中去,通过真心实意为党员、员工、业主服务去赢得尊重和支持。二是具体方法上必须确立“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原则。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去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无论是组织的设置还是领导的选配,无论是活动的内容还是活动的方法等等,都要据实出发,大胆革新。三是长远谋划上必须确立“制度化、法制化”的战略定位。这既是党依法执政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根本途径。通过系统工作,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要将在一定规模的“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提供活动场所和时间,在“两新”组织缴纳税金中提取一定比例党的活动经费等重大问题更明确地规定下来;要将上级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情况的考核奖惩、党员亮身份缴党费参加活动情况的督查等基本问题,用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无论党内党外,责任主体明确,奖惩兑现方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局面,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跟上整个党建工作的时代步伐,为“两新”组织的健康顺利发展提供保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