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山亭区各乡镇(街道)党委主动采取“三增三减”,转变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农村实际,收到较好效果。
一、增加灵活性,减少模式性。 对“年老孤独型”党员采取结对互促法,从本村年轻党员中选派 1名工作认真、耐心细致的同志,与老党员建立互促对子,通过拉家常、谈思想等方式,老党员讲述党的光荣史,年轻党员宣讲党的理论知识,通过面对面交流,加深对党的认识,促使党员学习先进,保持先进;对“轻学重产型”党员采取事例引导法,组织他们到前两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示范地区参观学习,聆听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用客观的事实、真实的数据、巨大的变化,消除他们对先进性教育活动存在的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对“根基不稳型”党员采取系统培训法,各乡镇(街道)分别采取乡镇党校轮训、远教站点专题学习、专人跟踪辅导等方式,对党的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全面了解党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夯实党员的理论基础;对“外出流动型”党员采取网络联动法。在先期联络的基础上,指派8—12名具有一定电脑网络知识的党员,利用网络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网络班级等,与山亭外出流动农村党员进行实时互动交流,指导他们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根据农民党员的生产生活实际,适当采取白天抽空学、晚上集中学、农闲系统学、农忙休闲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保证学习、生产“两不误、两促进” 。截至目前, 山亭区已结成互促对子 1200多个,举办先进性教育专题培训班35期,教育培训农村党员2450多名,党员参与教育活动的热情明显高涨。
二、增加生动性,减少单调性 。 各乡镇(街道)针对多数农村党员文化水平偏低,理解能力有限的实际,通过购置播放有关先进典型、时事政策等方面的电教片,从远教网络上下载一批时代先锋的典型事例,将前两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鲜活事例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等方式,在农村党员中开展“找亮点、学先进、展风采”和“让身边典型亮起来”活动,激发农村党员的参学热情。在会议学习、党课教育时,一般将时间控制在 1小时左右,所用教材由“洋”变“土”,主要是乡镇自编自写通俗易懂的漫画问答式《学习辅导材料简明读物》、《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100问》等,鼓励学员多看多听多讨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将先进性教育理论知识编写成内容形象生动、广大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农家小调,制做成光盘、宣传单、手册等, 派出农村先进性教育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集贸市场、学校车站,向农村党员发放,在有 VCD设备的乡间公交车上、学校电教室内、村广播上播放。开通先进性教育宣传车,在各乡村街道进行流动宣传。组织先进性教育文工团,在大小庙会、集市上进行公益演出,使先进性的理论知识以轻松愉快的形式在农村党员中迅速传播。 活动开展以来, 全区各乡镇(街道)已派出农村先进性教育指导员 46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100多份,出动宣传车10辆,组织先进性教育公益演出12场。
三、增加实用性,减少理论性。 各乡镇(街道)从指导思想上跳出“就教育抓教育”的小循环,转变为“围绕生产抓教育、抓好教育促生产”的大循环,把着力点放在推行“服务型”工作,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来,在选学先进性教育重点篇目、重点章节的同时,把学习推广应用农业现代科技知识、致富技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纳入学习范围,和先进性教育穿插进行,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在学习教育的同时提高实践技能,掌握发家致富的科技本领,树立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 城头镇组建政治理论宣讲团、文艺演出宣传团、农业科技辅导团、先进事迹报告团、法律法规援助团等,开展“五团下乡”活动,集中解决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北庄镇根据全镇党员自身特点、兴趣爱好、致富方向,在远教站点分别开设了党政理论班、科技致富班、卫生保健班、文化娱乐班、信息资讯班等 5个网络专业班级,对全镇农村党员进行分班培训。水泉镇把尚岩、赵岭、田坑等村6名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制作成专题片,把前两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13个先进典型搜集整理,分别在“水泉信息港”上进行专栏宣传,引导农 村党员上网浏览,使他们在感受高科技的同时接受先进性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