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理论实践 >> 理论探讨 >> 文章正文 | ![]() ![]() |
|
|||||
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几个问题 | |||||
作者:张国祚 文章来源:求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2 | |||||
我们经常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就需要回答清楚: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判断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我们应当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怎样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国家兴亡和人民祸福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它是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见解、信仰和追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法学、史学、文艺学、宗教学、伦理学,包括经济学中涉及生产关系的思想理论观点等都是它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是受社会存在,特别是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的。一般地说,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政治利益和立场不同的人们,其意识形态的倾向也不会相同。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从根本上看,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但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特别是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这种反作用显得尤其突出,甚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他还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语重心长地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特区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江泽民同志则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他郑重告诫全党:“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做到警钟长鸣。”这些重要论断都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世界当代史上,因意识形态问题导致国家兴亡和政权更迭的例子屡见不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必须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一个没有军事实力的国家,难免一打就败;而一个没有意识形态防线的国家则会不打自败。 二、意识形态领域总的形势好,但存在隐忧 观察形势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解体,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加紧推行意识形态战略。他们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在意识形态领域蚕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爱国主义阵地,妄图从精神上毁我长城,进而在经济上、政治上把我国变成他们的附庸。面对经济全球化、传媒数字化的开放世界,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总是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一些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噪音、杂音时有所见,在客观上难免以某种方式同西方“西化”、“分化”的战略相呼应。 判断形势必须“一分为二”。看不到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看不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越来越深入人心,看不到广大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日益高涨,看不到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伟大成就,看不到文学艺术家和新闻出版媒体不断推出广受干部群众好评的优秀作品,看不到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推出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学术著作,显然都不是客观的,也不利于我们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另一方面,如果看不到意识形态领域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崇洋媚外心理等不断滋生蔓延,看不到少数所谓专家学者不负责任地散布歪理邪说,看不到有的讲坛、论坛公开散布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看不到不少涉世不深、荒于历史学习的青年学生被误导,看不到个别作家见利忘义、迎合低级趣味、只想卖书赚钱、不想引导教育,看不到一些小报小刊、互联网站和手机短信大量传播精神垃圾,则是非常有害的,因为那会使我们青少年成为不辨是非、不分荣辱、缺少理想、没有追求、精神空虚、思想肤浅、道德沦丧的一代,我们的民族也将成为自私狭隘、玩世不恭、缺少正气和智慧、没有胸襟和远见的民族。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选择 众所周知,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搞过一次千年伟人网上评选,评选结果是马克思遥遥领先,高居榜首。为什么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十年后,马克思仍然被绝大多数人推崇为近千年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就是因为马克思的学说不是偏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产物,而是站在了以往科学巨人的肩膀上。在他的脚下有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巨大成果,也有19世纪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和化学划时代的发现;就是因为它不是脱离时代风云和实践活动的空洞玄学,而是深深植根于社会实践的生机勃勃的科学真理。尽管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出现许多闻所未闻的新情况,远不是马克思当年所能具体预见的,它的一些个别论断已经过时;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曲折和挫折后,尚未走出低谷,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仍然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发展仍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规律。中国人民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今天的沧桑巨变中,更是深切体会到,那些五花八门的主义,如无政府主义、无政府工团主义、互助运动、新村主义、合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伯恩施坦主义等都是昙花一现,都是中国思想史上极为短暂的过客;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至于那些散布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过时论”,甚至宣称“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没有对过”的人,那些断言“马克思主义哲学误区重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虚构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不科学”的人,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偏见,因为他们无视近现代以来中国沧桑巨变的基本事实,无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中华民族振兴所作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贡献。历史经验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我们只能坚持,决不能放弃。 四、我们应当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其实,只要理论之树深扎实践和生活的沃土,同样可以长青。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与时俱进,就是因为它总是能与不断变化的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初期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而根本的问题,是指导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面对新阶段、新任务,科学地回答了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道路等重大问题,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指导方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都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都是经受过实践检验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科学真理,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又需要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 五、必须从战略高度认真谋划意识形态工作 战略管全局,战略管长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应着力做好具有战略意义的几个方面工作。 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紧密结合当代实际,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分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哪些是需要丰富发展的理论内容,哪些是需要修正的结论,哪些是过时的应当放弃的具体论断。 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除语言学、逻辑学、考古学、体育学等少数学科同意识形态联系不够紧密外,绝大多数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应该也不可能包办代替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但在政治方向和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完全可以指导各学科研究。要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形成以下共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共同任务。 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否则意识形态队伍就会方向不明、思想混乱、是非不分,一旦出现偏差,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各种课堂、讲台、论坛和出版社、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领导权和主导权要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只有这样,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落到实处。 要旗帜鲜明地批评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我们党在历史上有过失误,有过挫折,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和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但所有这些失误、挫折和教训都不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是因为没有坚持或没有以科学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正确的。我们要结合无可辩驳的事实,理直气壮地批评那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力戒暧昧和误导。 要把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形势教育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课。“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是古今中外的通理。一些人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和“告别革命论”,目的是否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敌对势力拼命歪曲我们党的历史,夸大我们党的失误,丑化我们党的领袖,目的是对我实施“西化”和“分化”战略。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地开展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形势教育,用事实说话,以坚定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 要研究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围绕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不能搞私有化,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等问题,把道理说清楚、说充分,澄清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引导人们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 各级党委要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大局中去思考,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研究。要在深入了解各种舆情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和杂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噪音和杂音为什么会有传播渠道,为什么会有传播市场。其中哪些是不可避免的,哪些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有严重的现实危害,必须尽快解决;哪些危害不够明显,可以冷处理;哪些需要公开批评,哪些需要个别引导;哪些是意识形态工作本身的问题,哪些是由相关地区和部门政策或工作的失误引发的不满情绪和心理宣泄;哪些需要靠说服教育来统一思想,哪些需要靠改进工作来化解矛盾。然后形成决议,认真贯彻执行。 瞄准信息科学技术前沿,加强媒体现代化建设。要及时更新设备,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弘扬主旋律,增强吸引力,占领主阵地,掌握主动权。采取积极疏导和有效封堵相结合的方针,大力传播有益信息,坚决清除有害信息,正确引导模糊信息,及时粉碎意识形态领域敌对势力的进攻。 建设一支宏大的、老中青结合的,政治坚定、知识渊博、表达精当、文风鲜活,深受各界欢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专家队伍。这是解疑释惑、澄清是非,理顺情绪、启迪智慧,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百年大计。 (作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 |
|||||
文章录入:lthm 责任编辑:lthm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 |
电话:010-80358317 80358319 传真:010-80358317 为了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 www.192171.com 党建资讯网 2004—2006 京ICP备05002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