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理论实践 >> 电化教育 >> 探讨交流 >> 文章正文 | ![]() ![]() |
|
|||||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途径 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活力 | |||||
作者:黄启贵 文章来源:党建资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8 | |||||
——贵州省黔西县利用远教平台服务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调查报告 自去年省委印发了《关于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的意见》(简称“1+9”文件)以来,贵州省黔西县认真按照“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目标要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强化督促检查,扎实推进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的实施。 一、基本情况 黔西县自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全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多种形式、由点到面、逐步到位”的基本原则,累计投入远程教育建站经费1000多万元,建成28个乡镇机关站点、157个村级党员活动室基本型站点和376个学校站点(其中模式一75个、模式二275个、模式三26个),充分整合农村中小学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人口学校、职业中学(农广校)、老年大学(劳促会)、县委党校和“天网”、“地网”和“人网”三网立体交叉——县、乡镇、村校三个层面共驱——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互动的远程教育网络传输平台,着力构建远程教育“五校一网络”大远程教育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利用远教平台,营造氛围。黔西县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开辟专栏,及时把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动态发布到网络上,为乡镇互相交流经验、学习提供了平台。同时还通过远程教育月教学计划,要求各乡镇、村、校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学习“1+9”文件的相关内容。在组织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各远程教育站点还邀请老红军、老干部以及农村优秀青年为群众上党课,进一步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各乡镇、村、校还利用远程教育站点的黑板报、墙报等,通过出专栏、出简报、发放宣传资料等,积极宣传本乡镇、村、校在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黔西县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发布乡镇在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工程中的导向、经验800余条,组织党员群众进行专题学习500多场,及时把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和省委“1+9”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个党员,在广大群众中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利用远教平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各乡镇积极把远程教育站点作为各村党员集中学习培训的主要阵地,通过举办专题党课报告会、形势教育讲座、观看革命教育片、组织讨论等形式,切实增强了教育培训的效果。 一是加大党员经常性教育力度。黔西县结合省委组织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党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老年大学等教育培训阵地,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实地参观、举行报告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不断抓好党员学习培训工作。除了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外,黔西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落脚点,还积极发挥远程教育站点技术培训优势,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全县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000多场次,培训农村党员8万人次。 二是创新为群众办实事的方法。黔西县结合各单位的实际,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党建扶贫、党员联系群众、结对帮扶、驻村指导员、接待群众信访等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制度。去年,全县各乡镇开展了“一个干部帮扶一至三户群众,一个部门帮扶一个贫困村,一名远程教育站点教师帮扶一户群众”工作,探索新形式下实施党建“立体1+1工程”。此举共帮助3万余贫困户找到发展路子,4000余农户实现致富,70多个一类贫困村迈开发展步伐,26个村成功进入富裕行列。通过政策“扶”、培训“促”、典型“引”的方式,各级干部积极运用远程教育为帮扶户传递最新政策优惠信息,帮助他们联系协调启动发展资金和项目、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或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等,为农户找到好的发展路子1000多个,培养出农村“双培双带”能手1000多名。 三是创新流动党员管理的途径。黔西县结合省委组织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在建立网上党小组、网上党支部等流动党员管理的新途径。接入互联网的村远程教育站点,黔西县还通过为外出党员申请QQ号码,建立流动支部QQ群,为党员互相交流提供平台。还通过网络向流动党员发出《致流动党员的公开信》、设立流动党员咨询电话等,切实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同时各远程教育站点还充分借助远程教育内容丰富、培训直观等条件,借助流动党员回家探亲、过节等实际,组织他们学习外出务工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截至目前,全县共为流动党员举办专题培训班80多期次,培训流动党员1600余人。 四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人才建设。黔西县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电大开放式教育的主渠道,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集成全国农业高校和相关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及实用技术课件,采取电视教学、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学习教育促使他们能成为带领和帮助农民群众掌握农业科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动农村发展的智力保障,为促进乡镇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是远程教育进社区,构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黔西县在全面建设村远程教育站点的基础上,坚持以搞好社区管理、服务群众为重点,深入开展“四民社区”创建活动,以进一步拓展远程教育功能,搭建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长效平台,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远程教育进社区”试点工作通过建设接收站的基础上,还以黔西电视台为依托,在社区建立远程教育收视点和上网室,通过电视和互联网手段,将远程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干部教育、社区教育、非学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各个层面,为培养“学习型市民”、打造“学习型社区”、建设“学习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搭建一个广阔的网络平台。 六是运用典型引导,加强示范带动。黔西县各乡镇还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培育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带、示范基地、示范点、示范户,形成成片联动、整体推动、示范带动的工作格局。每个乡镇都选取一个村站点、一个学校站点作为示范点建设,并加大对示范点的投入,发现和树立了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局工作的开展。 (三)组建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增强村集体经济。黔西县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闲置的门面,选择政策法制观念强、会经营、善管理、负责任,经过远程教育业务培训合格的管理员或协管员作为从业人员,建立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为农资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在农村建立连锁服务网点搭建桥梁,开展“村企合作”、“村社合作”、“村商合作”等远程教育站点管理的新型模式,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站点运行经费投入、解决远程教育站点运行经费、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机制,支持广大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转化远程教育“学”“用”成果,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农村市场化、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服务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要求,为远程教育设备的更新打下坚实经济基础。通过探索和实践,全县已建的林泉镇韦寨村和高锦村、太来乡芭蕉村、素朴镇古胜村和新仁乡化屋村等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效果凸现。新仁、铁石、素朴等乡镇的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帮助农民销售金银花、黄花、腊肉、大葱等农特产品,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15万元。 三、工作的建议及启示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高瞻远瞩,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责任到人。要坚持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部门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经常抓,反复抓,抓出成效,抓出业绩。要建立乡镇党委书记是远程教育的“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远程教育的“具体责任人”的远程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明确乡镇远程教育专职人员,稳定远程教育骨干队伍,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要依托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西部志愿者工程的实施,配齐选强乡镇、村站点远程教育操作管理人员。 其次要保障工作经费。要建立村级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工作考核机制,按时对村级管理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报酬的重要依据,把远程教育工作经费作为预算经费来开支。同时,各站点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路子。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型教育方式,是对传统教育形式的创新和突破,没有现成的路子和模式可循。要更好的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服务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要各级各部门深入群众调研,了解群众的需要。 四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先进性教育活动解决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远程教育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因此,要大力宣传远程教育工作,让群众了解远程教育的作用、意义,不断增强现代远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使之更好的为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服务。 (作者系贵州省黔西县远教中心主任) |
|||||
文章录入:lxn 责任编辑:lx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 |
电话:010-80358317 80358319 传真:010-80358317
为了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 www.192171.com 党建资讯网 京ICP备05002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