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基层党建 >> 学校党建 >> 文章正文 | ![]() ![]() |
|
|||||
建设创新型大学 服务创新型国家 | |||||
作者:李 健 文章来源:求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9 | |||||
中南大学是在本世纪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由原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而成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现有师生员工近7万人。五年来,学校高举创新的旗帜,以科教兴国为己任,成功实现了1+1+1>3的聚合效应,在中南地区迅速崛起,进入当今中国高校的第一方阵。2005年上半年,中南大学因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提出“建设创新型大学,服务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不久前,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同志相继到中南大学视察,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建设创新型大学特别是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成为国家推动自主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一、把创新作为学校的灵魂,以创新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型大学是一种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大学组织形式。与传统研究型大学相比,创新型大学主要特征在于:第一,在办学理念上,更加强调创新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三,在科学研究上,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及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第四,在社会服务上,更加重视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第五,在学校管理上,更加注重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第六,在校园文化上,更加崇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宽容失败、鼓励创新。 建设创新型大学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大学必须将创新作为新的理念和新的驱动力,重新确定自己的功能和定位。中央提出,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型大学作为依托和支撑。中南大学由于位于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校相比,在引进人才和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方面先天不足,必须更多地在内涵创新上做文章。回顾中南大学走过的路,如果没有科技创新,中南大学就不可能出那么多引人注目的科技成果,在五年的时间内拿25项国家大奖,也不可能有黄伯云创新团队一举改写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指针。建设创新型大学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的作用,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创新型大学必须统筹考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统筹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二、推进教育创新,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创新型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创新型大学的历史使命。大量事实表明,传统的标准化教育模式是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必须对现有教育理念、教学组织结构、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指标等进行大胆创新,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使“创新+创业”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多年来,中南大学通过开展启发式、探索式、互动式和实践式教学,全面激活学生的知识和潜能,使其成为具有信息获取能力、知识加工能力和知识转化为财富能力的自觉的创新创业者,并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开展各种类型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组织各种创新创业活动,成立了“双创学校”、“职业经理培训班”,建立了一大批“三结合”的社会实践基地,从而使一批学生创新创业者脱颖而出。由我校大学生创办的“维那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大学科技园注册,一川数码公司、大唐翻译公司等一批学生创办的公司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谢丹大学三年级时就进入“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四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7篇发表在国外著名期刊上。商学院女大学生曹裕所撰写的关于三农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没有一流的创新型教师,就出不了一流的创新成果,也培养不出一流的创新型学生。因此,中南大学把引进和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名师、名家和名医作为近年来头等重要的工作。最近几年,学校从海内外引进杰出学科带头人18人;新增科学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1人,院士总数达到16人;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新增其他国家级杰出人才70多人。 三、突出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支撑 自主创新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一个国家在政治上要独立,首先必须在经济上能独立;要在经济上独立,必须在技术上能独立;而要在技术上独立,就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此,中南大学以为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支撑为己任,大力开展自主创新,通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三种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模式。 一是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多学科联合作战。航空刹车副是飞机的关键零部件。过去,我国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的刹车副基本上都依赖进口,不仅每年要支付大量外汇,而且严重影响国家安全。针对国家这一重大战略需求,我校校长黄伯云院士率领其创新团队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奋起攻关。经过近20年的拼搏,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刹车副。用这种材料制造的航空刹车副,使用寿命是传统金属材料刹车副的4倍,重量却只有后者的1/4。现在,这项技术已取得发明专利11项,形成的产品在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上被大量采用。为此,黄伯云院士及其创新团队2005年荣获胡锦涛总书记亲自颁发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改写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现在我校生产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刹车副不仅能够供应国内市场,而且开始向国外出口。不久前,俄罗斯有关部门与我校签署了批量订购合同。俄方专家在签约后深有感触地说:在航空刹车副这个领域,过去是你们向我们买,我们是你们的老师;现在是我们向你们买,你们成了我们的老师。 铝材是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材料。面对国家铝土矿资源告急的严峻形势,我校组织选矿、冶金、材料、化工、机电等多个学科的一批院士和科技人员,先后实施了包括国家973项目“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在内的多个科研项目。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特别是对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我国铝土矿资源保证年限从原来的10年延长到现在的约40年。 二是创办学科性公司,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学科技成果向工业界转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年来,我们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探索并建立了有中南大学特色的学科性公司制,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学科性公司是一种大学衍生企业。针对办学科性公司是否会导致学校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全校通过大讨论,形成了三个共识:1.如果科研人员没有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将是学校人力资源的最大流失;2.如果科技成果不能及时有效转化和产业化,将是学校无形资产的最大流失;3.如果科技实验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将是学校固定资产的最大流失。这“三个最大流失”是我校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为鼓励科技人员以学科性公司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我校还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中南大学技术入股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两个70%”:技术成果出资入股所获股份的70%分配给有关科技人员;非政府计划项目结余经费出资入股所获股份的70%归有关科技人员。“两个70%”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从事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人才、技术要素与社会上的资金、经营要素的整合。短短几年里,我校学科性公司就发展到60余家,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机电工程学院以国家863计划成果入股创办的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四年来产值年年翻番,2004年销售收入已达3.6亿元,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引人注目的后起之秀。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将运用干细胞工程技术解决不孕不育的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吸引中国信托投资公司注资1亿元组建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两年多来,这家股份制医疗机构已接诊病人10万人次,治愈不孕不育症5000多例,院长卢光琇教授被海内外誉为“当代送子观音”。 三是推进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主转化成果。我校充分发挥在有色金属、铁路运输和医疗卫生领域的行业优势,主动开展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主体,转化科技成果。例如,铝电解产业历来被称为“电老虎”,据统计,目前我国电解铝年耗电约占全国年发电量的10%。为响应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我校瞄准制约中国铝工业发展的铝电解节电问题,与国内有关大企业紧密合作,开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解铝智能控制技术和大型预焙槽物理场仿真优化技术。至2004年,这两项技术已在全国铝电解行业95%以上的企业得到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2004年节约的电量就相当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一半,使我国大中型铝电解企业的节能目标提前5年实现。 目前,我们正在推进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这一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构筑科技创新大平台,凝聚科技创新大团队;通过凝聚科技创新大团队,争取科技创新大项目;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大项目,取得科技创新大成果;通过取得科技创新大成果,为国家作出大贡献。简称:“构筑大平台——形成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为解决高校多年来存在的科学研究分散、重复的问题,我们结合实施985工程,通过整合科技资源,正在组建中南大学金属工业研究院、医学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研究院和社会科学研究院等四个跨学科的科技创新大平台。 四、加强管理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 建设创新型大学必须以现代大学制度作保障。我校从实际出发,针对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管理重心偏高、管理界面偏多、信息传递不畅以及行政管理工作和事务服务工作重叠等问题,按照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自主办学和学术自由、有利于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互动与制衡的原则,创新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体制,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我校在新一轮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中,实行重心下移,改“金字塔”管理为“扁平化管理”。机关通过精简校区管理机构、实行业务主管制、管理岗和服务岗分设,处级干部压缩了25%。按照“党委领导、行政指挥、教授咨询、民主参与”的模式,构建了“两级管理、院为主体、重心下移”的管理模式,通过实施二级学院目标管理和考核、办学水平评估、经费总额动态包干等制度,进一步增强了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 创新组织机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为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我们组建了中南大学董事会,聘请有关政府官员、大企业领导、知名学者和社区代表作为董事或名誉董事,参与学校管理。在建设创新型大学的过程中,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我校的自觉行动。我们认为,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责任意识。中南大学虽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但地处湖南,吃湖南的粮,喝湖南的水,为湖南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互动意识。必须看到,只有湖南发展了,中南大学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办好湖南的事,就是办好我们中南大学的事。三是双赢意识。首先不是让省里支持我们什么,而是要研究地方政府需要中南大学做什么,我们能为湖南省做什么。因此,在湖南省实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中南大学强调要为湖南省委、省政府当好“三个库”:一是人才库,二是科技库,三是思想库。为此,学校成立了“中南大学科教兴湘领导小组”,正在研究制定“中南大学科教兴湘行动纲要”。此举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创新学校文化,打造现代大学精神。建设创新型大学不仅要有大师、大楼,还要有大气,要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度。学校一直致力于营造一种鼓励创新、鼓励探索、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环境和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创新氛围。倡导经世致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还认为,建设创新型大学关键在党,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创新型大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为建设创新型大学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治保证,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找到了载体,有利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工程。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们的上述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最近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全校师生员工对建设创新型大学的认可度达96%,对此次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满意度达98%。 (作者: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
|||||
文章录入:lthm 责任编辑:lthm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 |
电话:010-80358317 80358319 传真:010-80358317 为了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 www.192171.com 党建资讯网 2004—2006 京ICP备05002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