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实际和最主要的生活就是学习。本文所谈的学风主要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我们认为,因此,以学风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推进学生的全面成才,对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端正学风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实际问题 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感受和目前报道的大量资料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在学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缺乏远大志向,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在治学态度上,不以诚实和勤奋为本,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时候还相当严重;在大学生的各类学习动机中,考虑个人利益的因素比例较大,急功近利的情况比较突出。这些不良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影响到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实现,成为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重要实际问题。学风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若不积极采取措施,制止不良风气的蔓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针对当前学风现状,旗帜鲜明地提出把学风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学风建设是实现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需要 培养学生“成才”是学校工作最大的,也是最终的目标。成才是国家、社会、家庭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也是学生自己的迫切要求。学风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难设想,一个因个人意志品质的原因不能完成学业的学生是难以成才的,更谈不上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本领,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具体的体现。 学风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习的动力是理想,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学风建设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把远大理想与当前的具体学习结合起来,既贴近学生实际,又被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需要吃苦耐劳,学习需要坚毅品格,学习需要奋斗精神,而这些品格与精神,正是当前一部分大学生所缺乏的,通过学风建设的引导和教育,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作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把“敬业奉献”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敬业精神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体会与养成。很难设想,一个在校期间不爱学习,无所事事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自然的成为一个爱 岗敬业的人。而学风建设可以在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养成一种爱岗敬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在学风建设中,加强考风考纪的规范与约束,可以使学生在这种过程中认识诚信品质的重要性,成为诚实守信的人。所以,学风建设所形成的优良学风使得学校在对学生教授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同时,通过良好软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体会到怎样做人,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成才观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良的学风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非常重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助于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的形成,而且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可以内化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基本素质。在优良学风熏陶下养成的自觉学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求实务实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都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进入学习主阵地 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学生的时间大部分用在学习与读书上,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与他们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把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而这正是学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学习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培养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学习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学风建设,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变革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它包括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这种科学精神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用科学态度认识社会,用科学态度对待学习。 学风建设有助于学生把未来的长远发展与眼前的严谨治学态度有效的联系起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大理想的实现,必须从现实抓起,从当前做起,从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 良好的学风对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不良思想侵扰,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产生,对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优化育人环境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风建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风建设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是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党建资讯网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发展特点,坚持正面引导,狠抓制度管理,营造成才氛围,强化自我实践,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坚持思想引导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才的动力和发展方向。目前学风方面表现出来的许多问题,都是缺乏远大理想,学习和成才动力不足造成的。因此,抓学风建设就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以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成才方向,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社会使命感、责任感,促进他们全面成才。 近年来,我校确立了“志存高远,勤奋学习,全面成才”为学风建设主题,通过分专题分阶段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比如 “父母的嘱咐”、“祖国的重托”、“我的大学”、“我是成电人”、“理想与人生”、“成才与就业”、“诚信与纪律”等主题活动,将理想成才教育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以建设优良学风为核心内容的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班风、学风建设相结合。进一步让大学生明确使命,增强责任感,志存高远,勤奋学习,全面成才。 我校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六个提倡,六个反对”,即“提倡以学为主,反对不务正业;提倡学习争优,反对60分万岁;提倡求真务实,反对投机作弊;提倡创新创业,反对墨守成规;提倡全面成才,反对不思进取;提倡进取卓越,反对落后平庸”,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激发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2、强化行为规范 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同时,应该着力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大学生在学校中最重要的行为,因此,在学风建设中,我们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严格的管理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完成现阶段学业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奖惩制度,规范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如修改奖学金评定条例,在强调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修改了硕士研究生的保送生条例,明确提倡学生以学为主。将第二课堂纳入培养方案,设立了“创新素质”学分,尊重、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成才计划。 学校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同时严格制度管理,促进学风建设的规范持久的开展。建立了“早自习制度”、“学风警示制”、“计算机管理制度”、“晚熄灯制度”等系列制度,加强管理。早自习制度实施以来,由开始强制性的点名抽查考勤管理到现在同学们自觉上自习,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在慢慢养成,学习行为在逐渐得到规范。 由于我校专业特点,大多数学生需要经常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但同时又有一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甚至上网成瘾,如何规范和管理是一个新的问题。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一年级学生不允许在宿舍有计算机,对二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在宿舍的计算机使用加强引导和管理,既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需要,又尽可能减少在寝室里无限度玩游戏的状况。 3、营造成才氛围 在学风建设中,要以学生的全面成才为目标,丰富第二课堂,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由此而催生出浓郁的学习氛围,以满足学生的成才要求。 学校从2003年起,启动了大型素质报告——“成电讲坛”,由“成才世纪行”、“校友伴我行”、“文化修身行”三大系列报告组成,旨在对广大学生进行开拓视野、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等方面的教育,立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邀请了教育家杨叔子、剧作家苏叔阳、企业家王石、杰出校友丁磊、刘永言等来校为学生做成才报告。“成电讲坛”举办了63场,成为了我校大学生课余的好去处,营造了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思想教育的深化。 通过组织研讨、座谈、宣传栏、广播、网站、报纸、电视等途径宣传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全校师生对学风建设的认识;开展“三育人”活动,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学校设立的“三育人奖”的作用,调动全校教职工参与育人工作;宣传学风建设的典型事例,通过评选优秀毕业生、成电杰出学生、优秀班集体,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举行“成电杰出学生巡回演讲报告会”,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去影响学生,在同学中树立成才的榜样,推动学风建设。 三、学风建设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学风建设中,我们感到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与思考。 1、学风建设与学生自主参与的关系 学风建设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能否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学风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密切相关,使学生自主参与学风建设,共同营造优良学风。但是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片面强调学风建设的外在性、客观性,使学生这一主体被动地适应规章、应付管理。这就可能使学风建设的效果不能持久,行为规范难以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学校的要求相对立。所以,怎样通过我们的教育、管理,将外在的党建资讯网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认同,将他律变为自律,短期行为变为长期行为,激发同学们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把“要我成才”变为“我要成才”,学风建设与学生自主参与的这种关系,是学风建设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规范管理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当前的大学学习过程是一种比较统一的模式,在学风建设中又有很多统一的规范,但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的过程中,又需要留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形成个人的特色。学校在一般的规范管理中,怎样加强个别指导,保持他们良好的个性,这也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难题。 3、学风建设与全员育人的关系 第一课堂是学风建设的主阵地,专业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进入第一课堂,如何与专业教育配合协调,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教书育人意识和水平,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推动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将继续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探索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推进学生全面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