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简介 | 部分用户 | 党建电教片 | 企管电教片 | 图书图片 | 文章中心 | 欢迎投稿 | 雁过留声 | 联系订购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基层党建 >> 社区党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网络化 制度化 一体化-芜湖市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做法            【字体:
网络化 制度化 一体化-芜湖市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做法
作者:中共安徽省芜湖市委组织部 穆 山    文章来源:社区党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6

    芜湖素有“皖之中坚 ,长江巨埠”之称,城市化程度比较高。市辖四区人口78万,现有街道党工委19个。在138个社区中,建立党委6个、党总支57个、党支部75个,社区直管党员5768人。近年来,芜湖市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构建工作网络为基础,以落实工作制度为保障,以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为主题,走出了一条网络化、制度化、一体化的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2002年,新芜、镜湖两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坚持“四位一体” , 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化

搞好社区党建工作 ,必须紧紧依靠社区内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运用社区内党的组织资源,建立有效的工作网络。该市结合实际,坚持以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为主导,以社区党建工作联系会议为纽带,以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为抓手,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协调组为依托,在市、区、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逐步建构起“四位一体”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党建工作的网络体系,使社区党建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以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为主导。 从 2000年开始,市委成立了以分管书记为组长、以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2001年,市委领导带队,在赴外埠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市委出台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全市社区党建工作作了总体安排和部署。该市还建立了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今年初,又制定下发了2004—2006年全市社区党建工作规划,力争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使全市社区党组织实现“四有”目标,使全市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达到“六个好”和“五个好”要求,培育一批管理和服务水平较高、影响带动能力较强的党建工作示范点,使党的工作覆盖面扩大到城市社区的各个领域,把街道社区建设成为党在区域范围内整合各类党组织、联系各阶层群众的稳固阵地。根据三年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市社区党建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实行百分制,每年组织进行一次考评。

2.以社区党建工作联系会议为纽带。 该市建立了全市社区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联系会议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召集,县区委和组织部以及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参加。每年召开两到三次会议,回顾和总结工作,查找问题和原因,安排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联系会议制度从2000年5月建立以来,已先后召开了9次会议,会议形成的决议,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县区和街道,实行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如2000年6月,针对当时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人数较少、社区党组织组建难的问题,联系会议专门下发了《关于离退休职工党员实行属地管理的通知》,各街道社区通过实行“三定”(定联系人、定联系单位、定联系对象),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使1000多名党员的组织关系转至社区,社区党组织组建工作水到渠成。通过联系会议这一纽带,使社区党建工作第一个三年规划目标如期实现。2000年完成了抓组建、夯基础、建立“一居一支部”的目标;2001年通过抓示范、 促延伸,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到2002年底,全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涌现出一批“六个好”、“五个好”街道社区党组织,一半以上的街道领导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0岁左右的干部在社区发挥骨干作用。

3.以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为抓手。 市辖四区由区委牵头 ,区直和驻区有关单位党组织参加,并特聘原区委领导同志和社区内专职党务工作者担任顾问,成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全区社区党建工作的协调指导。指导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每年召开三到四次会议,通报工作情况,研究有关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引导、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活动。从2000年开始,各区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按照市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区划调整,对党建资讯网街道社区机构设置进行调整,19个街道全部改设为党工委,138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党组织。调整后的街道社区党组织设置更为科学、合理和规范。通过整合资源,社区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4.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协调组为依托。 从 2000年开始,该市在新芜区滨江街道和镜湖区镜湖街道进行试点,成立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由街道党工委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共同负责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运作实施。2001年初,在全市19个街道全面推开。在此基础上,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参加,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组。目前,全市138个社区已有124个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和协调组按照“党建共抓、文明共创、实事共办、稳定共促、资源共享”的原则,每季度开展一次活动,努力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共驻共建。

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联系会议、指导委、协调委和协调组 ,构成了统一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体系,使得我市的社区党建工作从上到下、从点到面、从虚到实,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推进。

突出“三个落实” , 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化

加强制度化建设 ,是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社区党建工作网络逐步建成后,该市从建章立制入手,突出“三个落实”,努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化。

一是落实工作制度。 在工作职责上 ,该市统一制定并印发《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社区党组织议事规则》等6项制度,明确了社区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探索了“三进社区”,即干部考察进社区(了解社区群众对干部在8小时以外的反映)、创先争优进社区(由社区签署推荐意见)、民主评议党员进社区(征求社区党员群众的意见)的新的工作机制。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积极推行“五簿四册一卡”制度。“五簿”即:党日活动登记簿;党员变动登记簿;社区党员志愿者登记簿;重病特困党员登记簿;流动党员登记簿。“四册”即:党员基本情况花名册;党员责任区登记册;党员联系户登记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登记册。“一卡”即:在职党员进社区联系卡。同时,还采取“点评栏”的形式,实行“双公开”,即社区党员在点评栏内公开亮相,居民在点评栏内公开点评。在党员联系群众方面,推行了“五必访”制度,即新迁居民家庭必访、生病住院居民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必访、居民发生纠纷家庭必访、两劳释放人员必访。通过“五必访”制度,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心上,维护了社会稳定。镜湖区还结合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组织121名党代表分别与所在社区5名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对子,进行定向联系和帮扶。

二是落实社区干部选配训制度。 2001年以来,市辖四区坚持分批对街道党政班子进行调整充实,并专设了分管社区党建工作的副书记。新芜区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7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任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街道班子的活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市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8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6.7%;党政主要负责人45岁以下的占60.6%,大专以上学历的100%。全市各级党组织还坚持采取“三个一批”的办法(即从原社区居委会干部中留用一批,从党政机关干部中下派一批,从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和离退休党员中挑选一批),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把政治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同志配备到社区班子。镜湖区引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在500名应试者中选聘了30名社区干部和43名社区辅警。新芜区从区直机关选派7名年轻干部到社区挂任党组织副书记,对改设后的50个社区党组织,从社区离退休党员中择优聘请了一名专职副书记。去年换届后,全市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8.6岁,下降了3.7岁,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的占32.3%,比过去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在选好配强社区干部的同时,我们注意加强对社区干部的培训。2001年,市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下发了《2001—2003年芜湖市街道社区干部培训规划》,把对街道社区干部的任职培训、任期培训、学历教育和进修培训作为一项制度予以落实。由市、区两级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以市、区党校为阵地,予以实施。三年来,市里先后举办街道社区干部进修培训班5期,共培训328人次。市辖四个区共举办街道社区干部培训班93期,共培训3955人次。全市街道党建资讯网社区干部普遍接受了一次任职和任期培训。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2002年,新芜区与安徽师范大学联合建立了“新芜区社区建设与发展学院”,镜湖区与芜湖教育学院联合建立了“镜湖区社区教育学院”,借助大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引入现代社区工作理论,对社区干部进行学历等培训,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培训不合格实行再培训或自动离岗。

三是落实社区干部民主评议制度。 该市坚持每年对社区干部进行民主评议 ,把评议的结果记入个人档案。今年,新芜区采取直接由社区干部现场述职、居民现场无记名投票评议、现场公布投票结果的办法,效果很好。居民参评达到94%,社区干部获满意票的占92.6%,不满意票的占1%。这项活动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对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和社区意识是一次极大的促进,对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目前,该市正在将这项活动在全市其他三个区进行全面推开。

做到“三个创新” , 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一体化

在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化、制度 化的同时 ,我们通过聚合力量,拓展领域,做到“三个创新”,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一体化。

1.创新党建工作的活动方式。 为实现区、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开展社区党建活动一体化的目标 ,该市借助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协调组这一载体,组织开展了“四联”活动。一是思想工作联做。该市注意引导区、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根据形势任务和要求的变化,以及不同群体的思想反映,共同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镜湖、新芜两区组织各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联手开展“三做”活动,并举行签名仪式,10000多名居民在宣传横幅上签名承诺: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做个好成员。新芜区7个街道还以“五校”(社区党校、社区老年学校、社区文明市民学校、社区人口学校、社区家长学校)为阵地,组织居民学文化、学科学,形成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合力。鸠江区通过启动让居民出门放心、上班安心、回家舒心为主要内容的“三心”工程,在社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二是公益事业联干。各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同组织爱心帮扶、义诊、整治和美化社区环境等活动。天门山街道党工委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实施“爱心帮扶工程”,通过开展“五帮”(帮就业、帮就学、帮孤寡、帮特困党员、帮残疾)活动,使427名下岗职工重新上岗,17个特困家庭重燃生活希望。镜湖街道与市二院联办了社区义务诊所,无偿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定期到年老体弱、五保户和特困家庭进行义诊,并建立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汀棠街道与辖区单位共商环境整治对策,并签订了协议,共同投入人力、物力,使辖区主要干道、街道里弄、楼道单元的环境卫生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居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安全、舒服、整洁、文明的生活工作环境。三是社区治安联防。全市各街道都与社区单位共同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活动,并签订了综合治理责任书。全市138个社区已有99个建立了警务室,派往社区民警149人,形成了社区警务室、治安岗亭、报警亭、治安巡逻队互联的综合治安网络,并建立了治保小组、协调小组、普法小组、安置帮教小组,对社区治安的防范和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各街道、社区还动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成立了志愿者治安巡逻队,定期开展义务治安巡逻。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安全文明小区934个,社区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四是文体活动联办。各区、街道、社区坚持与驻区单位联手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去年,市里组织了“全市社区文艺擂台赛”。四个区举办了“镜湖之夏”、“新芜之夜”、“鸠江之声”、“马塘之歌”等10余场社区文艺晚会。19个街道、138个社区每年都与社区单位联办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广场和楼院晚会。2003年春节期间,滨江街道与辖区单位联办的“滨江之夜”警民联欢会,“欢欢喜喜中国年”、“新春家家乐”社区联欢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予以了报道。北京路街道以社区文艺活动爱好者为主组建的“五队”(社区群众健身体育队、社区文艺表演队、社区老年群众服务队、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基层民兵应急队)长年活跃在社区舞台。通过“四联”活动,使社区工作从过去的“单兵作战”发展到“兵团作战”,做到了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2.创新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 该市组织街道和社区党组织通过发放《党员进社区活动联系卡》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使他们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改变了过去开展党建活动由街居党员唱“独角戏”的局面。一是发挥在职党员作用。新芜、镜湖两区组织6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定期参加社区活动,印发了专门的活动记录簿,并将参加活动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内容。滨江街道立足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成立了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大队,以社区协调组为依托成立了7个志愿者服务中队。根据342名党员志愿者的职业特点、个人特长、业余爱好,以党员服务日等形式,利用双休日和业务时间,开展家电维修、法律咨询、医疗服务、结对帮困、巡逻值班等便民活动,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二是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全市19个街道、138个社区都建立了离退休党员参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请离退休党员干部担任社区少先大、中队辅导员,利用市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举办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向社区青少年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去年暑期,四褐山街道关工委为帮助社区特困生解决上学费用不足问题,组织动员社区广大学生捐出零花钱,既为社区特困生募集了上学资金,又在社区学生中弘扬了互帮互助的新风尚。全市各社区还组织离退休党员建立了100多个义务治安巡逻队,初步形成了“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的群防群治网络。三是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各街居党组织在组织辖区流动党员过上正常组织生活的同时,注意引导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流动党员王妙芳在小官山社区开设了一家诊所,在街道党工委的教育引导下,她为社区50多户特困家庭专门发放就诊卡,凡是持卡就诊病人,一律享受半费或免费服务。流动党员方小丽开设的理发店,被居民称为“信得过的党员理发店”。她定期到辖区20多个孤寡老人、残疾人家中为他们义务理发,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了其他流动党员和身边群众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3.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的内容。 社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上 ,为此,该市着力推动社区服务管理一体化,努力为社区群众提供最为便捷和有效的服务。目前,市辖4个区均已建成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9个街道已有15个建成社区服务指导中心,138个社区已有128个建成了社区服务站,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建成。通过服务网络,把与社区群众密切相关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再就业、低保等方面的工作纳入服务范畴,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各区、街道还结合本区域特点,创办社区服务主体,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滨江街道“4050”早餐工程公司,共为700多人找到了新岗位。银湖街道“365”服务公司,集家政、医疗、法律、房产中介、礼仪、旅游等多项服务于一体,实行市场化运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服务。目前,全市共有社区服务组织1120个,形成8大服务系列,从业人员达3.6万人,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社区就业重点联系城市。从2001年开始,该市分三批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星光计划”,目前已有28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场所,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文章录入:lthm    责任编辑:lthm 
  • 上一篇文章: 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全面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

  • 下一篇文章: 一、二、三、四、五 探索社区党建新途径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