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简介 | 部分用户 | 党建电教片 | 企管电教片 | 图书图片 | 文章中心 | 欢迎投稿 | 雁过留声 | 联系订购 | 
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建立健全农村先进性长效机制 服务新农村建设            【字体:
建立健全农村先进性长效机制 服务新农村建设
作者:傅大军    文章来源:先锋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28

    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必须着眼于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因村制宜,认真总结教育活动的好做法,将一时之举上升为制度规范,不断健全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全面服从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一、以加强教育管理为重点,健全完善党员素质提高机制。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有的农村党员政策水平不高、党性观念淡化、致富本领不强、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必须有的放矢,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是理论学习经常化。为把党员培养成党性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党员,注重建立“党员学习日制度”和 “党员述学、考学、评学”制度,利用晚上,规定每周的集中学习时间,每月进行一次交流,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试,每年结合民主评议,进行述学、考学、评学,提高党员学习教育的积极性。二是素质提升有效化。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和自己能致富、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定期聘请专业人员课堂辅导、田间地头指导讲解、异地参观考察等有效形式,对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普遍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提高致富本领。三是党员管理制度化。大力推行党员公开承诺、百分考评。实行“党员积分管理”,建立“党员先进性公开承诺制度”,组织党员围绕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写出公开承诺书,承诺事项落实情况,通过党员联评、群众考评。按照“群众评价、基本共性要求、公开承诺职责”的要求,量化计分标准,对农村党员进行百分考核,并张榜公布,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特别对相对后进的党员进行个别谈话,指出存在不足,落实帮教措施,促其永葆先进性。

  二、以角色认同为重点,建立健全党员作用彰显机制。一是完善党员角色认同办法。群众对党员角色的认同,取决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现在,有的农村党员“先锋”意识淡漠,“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坚持开展钉挂“共产党员户”标志牌活动,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建立“党员公开榜”,将所有党员的照片和基本情况张挂上墙,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接受群众监督,以此增强党员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大力开展“双带”活动。农村党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要建立健全党员“双带”活动考核奖惩办法,每年评选一批“双带”优秀党员,促进党员作用发挥。通过党员“双带”活动,达到“致富一批党员、带富全村百姓”的目的。三是建立困难帮扶制度。组织村支部成员、优秀党员与贫困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结对帮扶;组织开展“真情系百姓,温暖送万家”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帮钱、帮物、帮技术,确保弱势群体尽快脱贫致富。

  三、以推进村级民主为重点,建立健全和谐互动机制。一是实行村务公决。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在抓好村务公开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三方联决”制度。凡是村民关心的重要事项、涉及集体的重大问题,由村两委提出议案或村民代表联名提议,召开三方会议进行决策,同意票不过半数的不能实施。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采取入户“有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村务公决,80%以上村民通过才能实施,以此充分体现群众意愿。二是推行契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通过合同、协议和纪要等书面形式,把村级事务,特别是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的事项,一一约定下来,达到公开透明、责权明晰、执行有据、运作规范。三是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约束。结合村情实际,制定村两委成员包户制度,经常与群众心贴心交流、零距离沟通,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健全完善村干部向村民报告工作制度,年初村两委成员就年度工作目标,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年底向群众报告开展情况,接受村民评议监督。

  四、以创新服务模式为重点,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农村党员干部就是为村民办事的。要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通过建立接访室和公开电话,建立村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随时听取群众建议和呼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处理,特别是围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研究落实办法措施,务求工作实效。一是发展农村经济。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规模地引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网络,加快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步伐。二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实施“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道路、电力、通信、自来水、广播电视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搞好农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抓好村庄规划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努力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作者系山东潍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组员办主任)

文章录入:lthm    责任编辑:lthm 
  • 上一篇文章: 先进性建设与先进生产经营方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