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达拉特旗紧紧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个有效载体,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入手,制定和完善了五项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解决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 一是领导包案负责制。对群众反映时间长、涉及人数多、处理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的信访案件,实行定包案领导、定任务、定具体承办人、定办结时限的“四定”和包调查、包处理、包做思想疏导教育、包息诉罢访的“四包”责任制,促使一些多年得不到解决的积案、大案得到有效解决。近两来,全旗解决重大疑难信访案120多件。 二是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和首访责任制。在旗、苏木镇两级成立信访接待室,每周二均有一名县级领导在信访室值班,公开接待来访群众,为群众当场答疑解难,并严格实行接待上访群众第一责任人负责制。2005年旗党政领导公开接访群众56批次232人次,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领导干部主动“下访”制。在旗、苏木镇两级成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领导干部进村入户,每季度开展一次排查工作。同时,抽派旗直部门的100多名领导干部常年进驻农村牧区,切实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2005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66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7%。 四是信访事项考核与责任追究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签订《信访工作和矛盾纠纷排查处理目标责任书》,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实行“一票否决制”和“责任分级追究制”。 五是三级信访网络信息员制。在旗、苏木镇、村、社区建立纪检、信访、综治、司法“四位一体”工作机制,采取条块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常归与重点相结合的排查方式,全面排查不稳定因素和信访隐患,确保互联互通。 随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达拉特旗解决信访问题长效机制已经建立并在不断完善中,如今,全旗群众上访从无序变为有序,越级上访和群众性、过激性上访事件明显减少,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8.4亿元,同比增长28.7%;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同比增长40.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55元,增加1433元,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370.5万头(只),牲畜总量及增长速度居自治区101个旗县之首,有着“上访第一县”之称的达拉特旗迈向了“内蒙古畜牧业第一旗”,全旗各族人民群众正在和谐共赢的氛围中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
(内蒙古达拉特旗组织部 栗剑平) |